“不錯,但這不是理由,若那樣孫公也有了資歷。”
“大敵來犯,長官必須有過一段陝西官職的履歷,對陝西邊境瞭解。”
“還不行,孫公也有,比蔡公更瞭解。”
“不能貪暴,否則將士不服。”
“也不行,那可是無數敵寇。”
“必須有智數,不要說什麼兵法,韓信霍去病從不讀兵書,智慧才是關健。慶州不是沒有將才,張玉,姚兕,種診,即便王昭明在軍事上也不弱,他們都可以做為最好的助手,所以最需要的是一個有智慧的長官去甄別大家的想法與意見,做出最正確的選擇。”
“似乎倒也是,”兩個太監沉思,蔡挺的事蹟他們也聽聞了一點,畢竟也算是重臣了,世人對他的評價是“譎而多知,人莫能窺其城府”。簡單地說,就是有智謀,心機深沉。足以達到王巨所說的條件。這樣想,倒是一個不錯的人選。
“兩位中使,實際我猜測到西夏的不詭之心後,心中也很擔心,反覆細想,能守住慶州不失,並且不會給後方帶來太多壓力,就能擊退西夏入侵大軍的人只有兩人,一是韓公,二是蔡公。除了這兩人,其他任何人來慶州,大事休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韓琦來慶州也不行,也不可能來,那不是來擔任知州,而是嚴重貶官了。
不過這話傳到韓琦耳朵裡,韓琦能高興一下,那麼這一兩年內就不會找自己麻煩了。
王巨又說了一句:“其實站在私人角度,我很希望孫公留下,畢竟我們相處得很融洽,孫公對我很關懷。蔡公一來慶州,我只能戰戰兢兢地做事了。但站在國家的角度。必須得要蔡公來慶州。”
這句話就頗有說服力了。至少表面上孫沔與王巨相處得不錯,一直到現在,王巨始終不說孫沔的壞話。
可蔡挺不同,那是一個很心機的人。
事實蔡挺一來慶州,王巨就得必須小心地做事情。
想一想那一年蔡挺如何見到趙禎的。說句不好聽的,那個難度不亞於在大順城擊退了西夏十萬大軍,蔡挺居然做到了。做到了不提,整個過程直到蔡挺死了,都沒有其他人知道任何細節。
這份心機這份城府,王巨不能不小心。
可沒有蔡挺真的不行。所以王巨費盡了心思。
“兩位中使,我再帶你們看兩樣物事。王巨先將他們帶回自己家中,從家中拿出一個瓷瓶。
“這就是由燒酒又經過反覆加工的去毒良藥,許多士兵往往不是死在戰場上,而是因為身上帶傷。被兵器劃破面板,導致發炎,就是大家所說的瘡毒與背疽,從而痛苦地去世。”
“有這麼一回事,”韓太監說道。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趙匡義,在高梁河畔大腿上狠狠地捱了好幾箭,後來傷口發炎,越來越嚴重。導致病重去世。
還有狄青王韶,漢奸張元他們,背疽而死。說王韶爛得能看到腑肺,那就瞎說的,為什麼軍人有那麼多背疽,有一部分是因為受了熱毒,上戰場必須穿鎧甲,那怕酷熱的夏天也要穿上厚厚的鎧甲。能不中熱毒?有一部分就是這個傷口的發炎。
“只要用它每天三四次清洗傷口,再敷傷金創藥包紮。治療數天,這個受兵器傷害的毒瘡與背疽機率將會下降一半多。三場戰役下來。有許多將士受了傷,都用它來清洗的,結果只有數人傷口膿化嚴重,其他人傷口都迅速康復了。”
“有這麼靈效?”張太監驚訝道,這可不是一件小事,那一場戰役下,沒有受傷計程車兵?而且受傷計程車兵多是敢衝鋒在前的悍兵。這些兵士死掉了,也是軍中的重大損失。就不要說普通百姓一年不知道有多少人被刀具誤傷了。
“據現在觀察,它確實很有靈效,我正準備將它獻給朝廷,正好兩位中使來了,將它帶到京城,獻上皇上。”
“那是那是。”
“你們再隨我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