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向東繼續道:“這張老闆就看見了,當時就嚇一跳,急忙問‘這孩子是怎麼了,腦袋流的這是什麼東西’,這也是就是我爸了,別的人遇到這種情況鐵定是答不上來的。”
方文岐捧著道:“那你爸爸是什麼說的啊。”
何向東道:“我爸爸就說了‘我們這孩子就這樣,一熱他的腦漿子就刺溜溜往外冒。”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啊?”方文岐傻眼了。
觀眾也哈哈大笑。
一老一少朝觀眾一鞠躬就下臺了,這段相聲叫《造廚》,是個傳統的老段子,這爺倆也把最後的底給改了,原本的底是“我們這孩子就是個奶油腦袋”,現在改成“一熱就流腦漿子”,笑果更好一點。
待到兩人退下場了,觀眾還在議論不休。
“這相聲是好玩啊,真好聽。”
“是啊,跟電視裡面真不一樣啊,各種什麼段子都能來。”
“他們好像說的都是傳統相聲,裡面這些東西我都沒聽過。”
“我喜歡那小孩,真有意思,真機靈啊。”
“是啊,我也喜歡,太好玩。”
“我明兒還來。”
“我也來。”
……
80年代人們的娛樂方式很匱乏,基本上還是以聽廣播為主,電視說是已經走進千家萬戶了,但整個中國又豈止千家萬戶,電視的普及率很低。
所以那個年代的曲藝還是比較火的,誦說類的相聲、評書、快板書、山東快書之類的,鼓曲類的京韻大鼓、西河大鼓、梅花大鼓、河南墜子、單絃兒等等,興盛的時候有上百種,但是到了21世紀之後就消亡到了十幾種,很多曲種無人繼承,藝人死亡,曲種也就亡了,實在可悲。
這裡面原因有很多,有內部也有外部的,拿相聲來說,八十年代算是火的,到九十年代相聲市場就消失了,沒人聽了。一方面是相聲越來越死板,越來越模式化,另一方面就是各種娛樂業的發展,電視電影動畫歌曲小品話劇之類的娛樂文化迅速普及,給已經死板了的相聲重重一擊。
當然話還是那句話,永遠沒有過時的藝術,只有過時的藝人,你怪不了誰的。
喜歡相聲大師請大家收藏:()相聲大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