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可就在這個時候,猛烈的爆炸聲突然間響了起來。在風箏線的拉動之下五十多枚十來斤重的黑火藥炸雷炸開了花。兩公斤黑火藥的裝藥還有兩公斤以上的鐵屑碎片橫飛之下至少七百多名明軍守軍非死即傷,包括在猛烈的爆炸之下短時間內喪失戰鬥力的人多達一千數百人。
幾乎與此同時,將三根鐵管連結起來組成的七米超長矛構成的爆破杆也開始紛紛搭在了攻擊方向邊緣上的堡壘壘頭並展開了爆破攻擊。操作更靈便的情況下,五十多根一寸左右粗細的超長矛長度的鐵管很輕易的就達起了通向一丈高左右壘頭的通道。讓每人至少攜帶者十支早已填裝好火藥的十近包鋼霰彈銃的步兵們衝上了堡壘的壘頭,對那些更遠距離上還在打算頑抗的殘敵展開猛烈的開火。
操作這些連桿的車輛後面計程車兵們的努力之下,很快就透過向中心滾動的方式,將十丈以上長度的五十多根鐵管連桿的重心越過了壘頭,達起了直接能夠突破和越過對手壕溝防線的下坡梯。
也就在這個時候,步兵及步兵車輛的主力開始沿著搭起的鐵管橋從兩側七米鐵管橋上磊,再透過十丈左右長度,半丈左右寬度的鐵管橋下坡。
這個過程並非輕鬆自然輕而易舉,也多少花費了十來分鐘的時間,期間整個防線上的明軍精銳也紛紛組織進攻,或在更遠的距離上以猛烈的炮火展開轟擊。
可是在這個時候,卻沒有牆壘來掩蔽大多數明軍所在的位置了。從兩側或更遠位置上逼近過來的明軍首先遭到了二十四門野戰炮採用雙份裝彈、單份裝藥發射出來的輕霰彈的猛烈轟擊。七八分鐘之內的十五輪開火轟擊之下打出的十五萬規模的輕霰彈讓逼近過來的明軍精銳炮手和弓箭手們又遭受了接近兩千規模的傷亡,步兵們也再發射著身上攜帶的那些早就填裝好彈藥的霰彈筒。
完善而綿密的火力似乎讓整個隊伍突擊之處範圍半里到一里之內成為了一個不可接近的死亡區域。無數屍體填在了明軍自己所挖的壕溝之下。
為了炮車的有效透過,步兵們在打退了對手從兩翼展開的進攻之後花費了數分鐘的時間重新為攜帶的火器填裝彈藥,將整個三個連所攜帶的六千支左右十斤發射筒重新補滿到隨時可應敵的狀態。炮兵才停止了開火射擊,並推動者火炮,沿著已經搭建起來的鐵管橋走上了壘牆,並透過十丈下坡的鐵管橋源源不斷的下坡。
在這個時候,兵力並不算稀少的明軍卻似乎再也組織不起什麼像樣的反擊了。接連不斷超過兩萬人在抵擋近衛營的戰鬥中非死即殘的情況下,那猛烈而近乎無解的火力已經讓不少軍官將領都感覺到了畏懼。
在數里外不得不以一個普通軍官的裝束模樣觀戰的朱元璋還有身邊的朱文忠朱文正等人這時都有些沉默不語,沒有再下令部隊組織進攻了。兩三萬人的損失或許對於雲集起來的二十萬大軍還有十萬輔兵來說算不上特別嚴重的損失。可是這損失的兩三萬人裡有不少是主力中的精銳,再這樣無所顧忌的投入沒有多少希望的消耗,整個東南戰事在隨後都有逆轉的可能。
張小磊等人所率領的九百人左右的戰鬥群從最初遭受炮擊到整個土圍戰鬥的過程也遭受了三十二人死傷,七人戰死或負傷死。之所以在這種冷兵器時代都能出現死一傷三的事情,不是因為戰場醫療救護條件比抗戰時期的中國軍隊強出一個層次,數人負傷往往是第一次使用爆破戰鬥攻擊中的誤傷導致的輕傷。為了增加殺傷效果,那些六斤重的爆破雷炸出的“預製破片”因為不像現代炸藥戰鬥部一樣能夠把彈片炸出很高的初速,從而在很小的範圍內就喪失能量,因此誤傷的範圍也往往更廣。
突破對手的包圍圈後,張小磊還是多少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決定應該給對手一次反擊。否則,就總會讓很多參戰的官兵留下這樣一種印象:這一戰近衛營並沒有真正挫敗敵人的大軍,也並不是天下無敵的,僅僅是“勝利轉進”,或者陸戰一師似的“向另一個方向進攻。”因此就在此時傳話詢問道:“你們還願不願意繼續向敵軍進攻?或者還是向東北方向的預定地點行軍?”
“我們願意向敵軍進攻!”即便是張誠這樣多少有些謹慎的人也在戰鬥的緊張之後變得興奮起來。在最初同這麼兵力火力強大的敵軍交戰的時候,幾十萬明軍主力的聲勢還是讓很多人都感覺到緊張。然而這個時候回憶起這一仗的戰鬥歷程,帶給絕大多數原本並不怎樣勇武的近衛營官兵的,卻是一種真正縱橫天下的豪氣。
“那也好,檢查一些彈藥情況吧,如果足夠,我們就再對那些不太重視信用的人們一次教訓。。。”0ns3v3
喜歡明初第一豪強請大家收藏:()明初第一豪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