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相聲大師劉寶瑞弟子韓德江> 第二百二十六章 不可避免的洗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二十六章 不可避免的洗牌 (1 / 2)

經過昨晚的表演,園子裡面的演員都認可了顧柏墨的實力,而顧柏墨也正式加盟了向文社,他是晚上過來演出,白天在開計程車。

何向東也沒有虧待他,還是給了他五十一場,一個非常可觀的數字,他年輕力壯的,每天晚上至少能演兩場,一個月的收入也有三千多。

在98年的北京是什麼樣的概念呢,據調查顯示,九八年的北京職工平均收入是一萬多一年,也就是平均下來一千多一個月,他的收入是平均收入的三倍。

誠然,九八年的北京物價還沒有後世漲的那麼變態,但是也夠瞧的了,向文社裡面這些演員的收入已經是很高了,但是也沒有到高到離譜的程度,這些人勉強可以說是進入了當時的高收入人群了。

這裡面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何向東這個老闆厚道,應該來說他根本就沒有一點老闆的樣子,滿腦子裝的都還是吃大鍋飯的思想。

相聲園子最初的分錢模式就是開份兒,演員們湊到一起搭班演出,今天來了多少觀眾,收了多少錢,再刨去各種開支,剩下來的錢大家按照比例分,普通演員拿整份兒,學徒不拿錢或者拿五厘份兒七厘份兒,大角兒還可以拿加份兒。

所有的演員都是老闆,掙多掙少全看觀眾,觀眾來得多,今天分的錢就多,要是好幾天沒觀眾來,大夥兒就得餓肚子。

好處也有,就是所有演員都會拼了命去演出,沒有任何人敢偷懶,也不會有人容忍別人偷懶,因為你這個人要是出問題了,影響的是所有人的利益,大家都是園子裡面的老闆,誰能容你啊?

如果大家都是給老闆打工,每個月拿工資的話,那就不免有磨洋工的了,很難有那種人人拼命的勁頭。

缺點也很明顯,就是管理困難,都是吃大鍋飯的,小範圍小劇場演出是可行,但是永遠不可能做大。

園子裡面的演員都是老闆,你想擴大肯定要花錢吧,收錢痛快,但是要從人家口袋裡面把錢掏出來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情啊,說的難聽一點,園子裡面買一個掃把都不一定能籌得到錢。

隨著時間變化,這種古老的模式也慢慢被淘汰了,後來就變成向文社這種模式,有老闆了,不再是大家分錢吃大鍋飯了,按照一場給多少錢,你在我這裡演出,我給你錢,有了僱傭關係。

這樣最大的好處就是園子裡面有人主事了,現在所有的演出,包括誰上場,誰上幾場,誰和誰搭檔,誰捧誰逗,這些都是何向東安排的,因為他是老闆,別人都要聽他的。

而且如果向文社的生意足夠好的話,能掙很多錢,那麼園子裡面留存的錢也就多了,可以繼續擴大生意。

這就是現代公司的模式。

但很可惜的何向東是一個很心善的老闆,但卻並不是一個合格的老闆,他太心善了,這個人太好了。

他從來都沒有認為向文社是自己一個人的,也沒有認為向文社能有今天是自己的功勞,他始終認為向文社能掙錢是大家的功勞。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