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導為了收視率也是煞費苦心啊。
歌曲串燒過後就是小品《打工幼兒園》,這小品裡面有一個演員是牛爺,牛爺也是相聲演員,有門戶的,他是常四爺的徒弟,屬於文字輩的,比何向東還要高一輩,
早些年,馮爺跟牛爺兩個人一直是一起搭檔說相聲的,後來兩人就咧了,牛爺也基本不說相聲了,就基本在小品還有電影裡面扎堆,前些年他還在安徽的一個縣裡面掛職副縣長,這事兒還鬧得蠻大的,不過去年他就請辭了,重新投身演藝圈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牛爺的小品之後,就是歌曲《我愛唱歌》,這是第十四個節目了,再過後,第十五個節目就是何向東和薛果的相聲了。
小品演完之後,工作人員就去後臺找何向東和薛果了,趕緊把他們帶到舞臺上場門那邊候著。
何向東和薛果倒是淡定的很,兩人從容不迫地站起來,取下大褂穿好,工作人員都急的不行了,連連催促,何向東也只是笑笑。
穿好衣服之後,何向東攏攏袖子,又彈了彈身上的袍子,眼睛瞪著前方,瞪眼凝眉,右手一撩前袍,一腳踹出,來了個京劇的“蹁月亮門”,嘴裡唸白:“走也,哇呀呀呀呀……”
薛果仰頭大笑幾聲,也跟著出去了。
工作人員苦笑不得。
後臺離舞臺不遠,幾步路就到了,何向東和薛果站在上場門前相視微微一笑。
臺上歌曲演出已經結束了,主持人李詠正在給何向東和薛果報幕。
百家姓是合唱歌曲,大陸還有港澳臺歌手們一起合唱的,講的是兩岸三地同根同源的文化。樂文章節更新最快
演唱者就有內地的歌手滿文軍,還有香港歌手謝霆鋒,臺灣歌手庾澄慶,還有來自澳門的武術運動員李菲的舞劍表演。
歌曲結束之後,就是春晚的第一個語言類節目了,馮爺的化妝相聲《跟著媳婦當保姆》。
表演者有三個人,除了馮爺,還有央視主持人朱軍,還有春晚的老面孔牛莉。
講的故事也很簡單,牛莉和馮爺是一對農村夫妻,牛莉要進城務工當保姆,馮爺放心不下,非要跟過來看。
朱軍扮演的則是城裡來招保姆的東家,三人就因為招保姆之事弄了不少啼笑皆非的笑話。
這個節目其實就是馮爺泛相聲化作品裡的典型代表,臺上三個人,類似於群口相聲,在這裡面也能看出一些相聲的捧逗色彩。
但是他們這三個人又有很明確的人物身份,這個特定的人物身份也給他們之間的故事增添了不少喜劇矛盾衝突,這種身份就是很典型從小品裡面吸收過來的。
三個人的節目有相聲的特徵,但也帶著非常明顯的小品表現形式,這就是馮爺的泛相聲化理念,以相聲技巧為核心,以小品為表現形式。
這也是馮爺改變相聲的路子,雖然也被相聲界不少人士指責為野孤禪,但他還是這麼做了。
這個作品,馮爺是花了心思的,裡面妙句頻出,在年後也迅速成為了流行語,事實上春晚也就是流行語的製造機。
今年春晚的舞臺基本上都是一到兩個歌舞類節目後就會跟著一個語言類節目。繼馮爺的節目後的是一個舞蹈,再後面就是小品《馬大姐外傳》了。
節目在有條不紊進行著,對觀眾來說,其實觀眾是更喜歡春晚的語言類節目的,因為春晚的歌舞確實沒什麼花頭,都太板正了。
語言類節目雖然也很板正,過於講究立意之類的,但是這年頭的觀眾胃口還有那麼刁,這年頭正兒八經的喜劇節目還不是很多,所以觀眾對喜劇還是很渴求的,他們對喜劇容忍度是很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