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起來,吃過早飯。張邈提前準備好了送給曹操的糧草銀兩,準備給曹操送行。看到曹操身邊又多了一個8尺壯漢,也沒有多說什麼。寒暄了幾句,就引薦了身後的一個清瘦書生。
“孟德,你此去濟南國,又要對得起朝廷,又要保一方平安。我這邊有個名士,就是這位,姓戲名志才。雖說出身寒門,不過志向高遠,謀略過人。在我這也是大材小用了。讓他跟著孟德你吧,安天下,保蒼生。”
曹操仔細看了看這位上前的書生。個子比自己還矮,長得也是也只能算是其貌不揚。又是雙字的名字,看得出確實是出身寒門。可是眉宇間的心高氣傲,眼中放出的光芒絕不會假。有人白送賢臣謀士,這可不是天天都能遇到的好事。曹操趕緊一拱手,深深的作了個揖。
“多歇張兄!張兄之恩,曹操永世不忘。”
再一拱手,對著戲志才說。
“曹某人願與賢人共輔漢室。”
“戲志才不才,願與曹大人共進退。”
曹操在陳留打張邈的秋風打的是盆滿缽滿。自己身邊都是武將,平時怎麼打仗都是自己拿主意。平時打打黃巾賊還好,這去濟南就要開始政治鬥爭,也沒個能出主意的人。這下多了個戲志才,至少身邊有了個商量的人。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武將這邊添了典韋。在三國演義裡,這可是曹魏陣營的第一猛將,力戰呂布的存在。自己的兩個得力保鏢也都到手。以後打天下的班底武將也收了大半,自己也找到了自己一輩子的最愛,卞媚兒。自己活的越來越像後世史書裡記載的魏武王曹孟德了。不逆天,不影響後世,再竭盡所能的讓天下早日迴歸太平,給在亂世中艱難活下來的世間兆民一個休養生息的環境。就是曹操現在所能做的事情。多想也沒啥用,反正計劃方針不變,見招拆招咯。
又走了些時日,曹操倒是覺得奇怪。因為曹操早就下了書信,告知了濟南國,自己是朝廷新派的國相。按理說,濟南國王得了書信,應該有回覆,而且會派人來做路引。可是,送去的書信猶如石沉大海,書信沒有回覆,信使也不見了蹤影。再派出的信使們也沒了蹤影,和戲志才大概商量了一下。戲志才也覺得是有些蹊蹺的,這次再派,就派出斥候,探子,打探一下沿途的情況,不要吃了虧才是真的。
曹操心裡覺得暗爽,凡事有人一起商量的感覺就是好啊。曹操是覺得自己安全沒有什麼問題的,畢竟自己手裡這2000多精銳不是白給的。黃巾賊自己肯定是不怕的,打不過也走得脫。濟南國更是不能把自己如何。一般的藩王對於國相這樣的朝廷指派的職位還是有所顧及的,萬一真彼此鬧的不愉快,肯定雙方都沒有好果子吃。更何況自己還是三公之後,退黃巾賊,殺張角之人。無論如何,濟南國王都不該與自己為難。
斥候、探子回報,路上雖然有黃巾賊作亂的的痕跡,可是並沒有看到任何黃巾賊或者流寇。也沒有找到信使的屍身。曹操和戲志才一頭的狐疑,可是也只能向前。唯一能做的應對就是,戲志才換上一身曹操的衣服,騎著馬和夏侯兄弟帶著一半的騎兵走在前面。曹操帶著剩下的部隊走在後面。萬一遇到什麼不測,也有個應對。可是,就是這樣,也是一路平安的走到了濟南城下。本該開啟的城門居然緊鎖不開。戲志才讓曹操帶著後軍在後面觀望,自己帶著前軍一些全甲的騎兵走到城下,找個嗓門大的喊話。
“大漢朝廷欽點濟南國相曹孟德到任!濟南王請出來相將接!”
沒有人應話……
“大漢朝廷欽點濟南國相曹孟德到任!濟南王請出來相將接!”
沒有人應話……
“大漢朝廷欽點濟南國相曹孟德到任!濟南王請出來相將接!”
還是沒有人應話。
曹操和戲志才都是一頭的霧水,城牆頭上也沒個人,自己的這身打扮,怎麼看都不是賊人。為何沒有人出來應話。皇命在身,想不通也沒辦法回去。只能安排甲士輪番到城腳喊話,剩下所有的部隊就地紮營。戲志才問曹操營中有沒有擅長攀爬之人?曹操平時哪留意過這個事情,只能讓部將去詢問自己營中有沒有擅長攀爬的。還真找到了4,5個說自己擅長攀爬之人。曹操也讓他們拿樹試了試身手,確實都不錯。定了如果3天不開城門,就準備爬牆夜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