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的死,可以說是個意外,一個大大的意外。
要是他死於征戰,死於秦放之手,沒有人會說什麼,但孫策竟然是死在打獵的途中,還是死於三個許貢的門客!
這就太有戲劇性了。
孫策怎麼說也有萬夫不當之勇啊,你這被幾個門客就射死了,實在太過於冤枉。
當然了,秦放感慨,其他諸侯可就不這麼想了,孫策那可是一員猛將,孫堅坐鎮揚州,孫策四處征伐,這是一個模式。
現在孫策掛了,江東少的不僅僅是一員猛將,還要改變策略,很多事情,都不在一樣了。
孫策的意外死亡,江東孫堅短時間內,絕不會再起爭端。
秦放率著大軍,撤回了成都。
益州,被黃權管理的井井有條,改革的方式,賈詡已經告訴他了。
本來以為,黃權會有些牴觸,但黃權完全沒有牴觸的意思,親力親為,將改革進行了下去。
豫州和荊州的改革成果,黃權是略有所知的,再加上,回到成都的時候,賈詡的改革已經初見成效。
百姓比之劉璋的時候,更加富足,臉上掛著笑,整個城池都處於一種歡快之中。
黃權給秦放安排了新的府邸,本來呢,他是想讓秦放住在刺史府的,也就是以前劉璋居住,現在黃權居住的地方,但秦放說啥也不去。
大軍經過,只是短暫停留,等待訊息。
要不是後邊駐紮大軍,太麻煩,秦放多不會入成都城。
秦放意思,現在益州已經和平,能不影響百姓生活,就不影響。
“主公,你說,你在這,我咋弄,你也稍微體諒一下我……”黃權看著秦放,一臉的無奈。
刺史府,秦放不住,他住,他心裡不踏實啊。
秦放現在說是大司馬,但實際上,跟皇帝有啥區別,他所說的命令就是命令,劉協,只有聽從的份。
但秦放除了沒給劉協話語權之外,其他的倒還不錯,該給吃給吃,該給喝給喝,對劉協,也算尊重。
有些人覺得,秦放這就是在圈養劉協,為自己服務,黃權以前也那麼覺得,但經過以秦放討伐益州之後,他開始改變了這種思想。
秦放現在想做什麼,根本用不到劉協啊。
大漢的名義,借用還是不借用,其實關係不大,要知道,現在這些沒有被消滅的諸侯,哪一個還會聽朝廷的旨意。
他們一個個的,完全是陽奉陰違,有利的攥在週中,不利的,概不奉詔。
而秦放治下的百姓,絕對是個諸侯之中,生活的最安逸,最享受的。
就憑這一點,已經足矣。
“公衡啊,我都說了,刺史府,我不去,那是你辦公的地,我去了是個什麼意思,給你說句實話,我呢,只負責把大漢統一回去,至於以後的事,得靠你們,天下最終會是你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