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日後要時刻謹記,我們不僅是大明的兵,還是百姓的兒子。
兒子如果保護不了父母和君王就是不孝。”
徐梁申請肅然的看著底下計程車兵,大聲問道:“本公想要知道,你們願不願意做大明百姓的兒子。”
“要!”三千虎賁一起吶喊,大家當兵吃糧,誰都不知道下一刻的死活,一般人豈能有徐梁說的這種覺悟。
但是這三千虎賁中絕大多數,都是跟著徐梁一路走來的老兵。
大家能夠走到現在,他們清楚他們能夠百戰百勝,攻無不克,靠得絕對不僅僅是大將軍的智計百出,靠的也不是他們的悍不畏死。
而是一群有情有義的鮮活的百姓。
將士們困守深山打游擊的時候,是百姓用扁擔挑著糧食上的深山。
將士們沒有鎧甲沒有刀劍的時候,是百姓把家裡的菜刀捐出來做武器。
將士們打仗,總是有百姓隨軍給他們運送糧草給他們送來美味的湯水。
他們冒著箭雨去運送雷石,去運送糧食,從城牆往下抬傷員,冒著死亡的風險運送情報。
這些都是百姓的功勞。
如果說新兵蛋子不知道百姓的兒子是什麼意思,這些老兵絕對不會不知道。
如果不是親兒子,誰願意冒著那麼大的風險去幫你?
既然是兒子,那麼就該為了父母大人去拼死效命。
這些老兵不知道,此刻徐梁給他們的,是作為一個士兵最重要的東西,信仰。
“呵呵,光是想可是不行的,本公還要告訴你們,人民的兒子可不是那麼好當的。你感覺給人民當兒子委屈,你要是沒本事,打仗總是輸,人家人民還會嫌棄有你這兒子丟人呢!人民的兒子,要是經歷過無數次大戰,面對無數次生死洗禮存活下來計程車兵!
我可以告訴你們,今天你們留下給人民做兒子,不是一件多麼光榮的事情。
而是一個無比危險的舉動。
因為你們的父母正在被流寇欺壓裹挾,被蠻夷凌辱,而我們作為兒子去拼命,很有可能明天就會死!
給人家做兒子,就夠委屈的了。
還隨時會死!
這買賣太不划算啊了。本公不是什麼不講理的人,”都是隨自己征戰多年的老兵,但是徐梁依然毫不吝惜自己的冷水。
“公爺,莫要看不起我等,當初隨公爺入了戰場,命便是大明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