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是那個紅薯,一畝根本種不出糧食的山地就能出土幾千斤。
還不需要什麼麻煩的廚藝,就最簡單的丟進火裡烤熟就能吃,味道又好又能填飽肚子,連村裡最懶的懶漢都會做。
知道這回是看走眼了,也給大夥心中留下了極深的印象,皇後娘娘的話一定得信,不然吃虧的肯定是自己。
這能畝産千斤的糧食一下子解決了不少人吃飯的問題,去米店花高價買糧食的人也少了很多。
賣糧食的商人不樂意了,這不是在斷他們生路嗎?
之前荒災的時候他們靠提升米價,賺了好多錢,現在剛嘗了一點甜頭就來這一出,他們囤的高價糧食不就虧本了。
可對方是管理朝政的皇後,他們即便心中再憤怒也無濟於事。
還有些反應快的,已經在打聽下一次發糧種是什麼時候了。
反正自己手裡田地多,只要以後還能保證畝産千斤,就算是賤賣自己也能掙錢。
人們生怕搶不到下一次糧種的名額。
那些已經種出糧食的心裡也著急,眼下的困境是解開了,可下一輪的播種還沒定下來呢,誰都不想再過那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日子。
這回人們在想,哪怕糧種要錢,也得多買一些回去。
畢竟大家都能看出這些糧食的價值,比起之前種的,收獲多了好幾倍。
就在大家想去慈寧堂問下一次何時發糧種時,慈寧堂又發出了皇後娘娘親筆寫下的告示。
裡面詳細寫清楚了三種糧種的製作方法,只要將這次收獲的一部分留下來,就可以在下一次進行播種了。
這下子所有百姓都炸開了鍋,意思是這以後他們再也不會餓肚子了?
那些想靠這糧食牟利的商家也大失所望,還以為自己能靠這個再賺一筆呢,要是人人都能繼續種,收成又這樣的好,就算是賤賣他們也賤賣不出去了。
不管那些商人是怎麼想的,民間的百姓們對當今的皇後娘娘是感恩戴德,對比起增加嚴苛賦稅的皇帝,怎麼看都是皇後娘娘更靠譜。
甚至有百姓自發用木頭刻出皇後的雕像放在家中供奉,以感激皇後娘娘在這次災禍中做出的貢獻。
一開始只是少部分人,但是在每一年收獲季節的時候,數量都會成倍的往上翻。
昭然給百姓帶來的希望是世代相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