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試結束。
這次不是朱浩出題,閱卷他也沒參與。
但如今貴為內閣大學士的劉春,則是殿試閱卷官之一。
作為皇帝,朱四的任務僅僅是釐定誰中鼎甲,根本就無須他親自去閱卷和評卷,這可比他剛登基時,對殿試幾乎事事親力親為的態度大不相同。
但楊廷和等人,也樂得皇帝不干涉殿試的閱卷工作,這極大地減輕了他們的負擔。
殿試結束後第二天,朱四出宮見到朱浩。
「……朕先前問你,你也沒細說,到底這批新科進士中,誰比較有名?誰又能為朕所用?」朱四滿臉期待,其實他還是想多拉攏一點天子門生,將來可以為他所用。
可問題是,這一屆從會試到殿試,都由楊廷和操持,這批錄取的進士,跟上一科一樣,其實都不能為朱四完全信任。
朱浩聳聳肩,搖頭道:「這些人我都不熟……」
一旁的張佐聽了,稍微鬆了口氣。
果然也有朱浩不瞭解的地方啊!
若朱浩什麼都知道,那才是要命呢。
隨即朱浩說道:「不過聽說一個叫徐階的年輕人,才學不錯,將來或許可以委以重任。」
「徐階?誰啊?」
朱四一臉納悶。
朱浩笑了笑,有關徐階的來歷,朱浩不好解釋。
歷史上,徐階的名聲不錯,主要是他扳倒了權臣嚴嵩,但徐階真的是那種以正直著稱的大臣嗎?
好像未必!
要知道以青詞討朱厚熜的歡心,徐階也是有一套的,此人非常善於迎合上司,說話婉轉,有點像是謝遷的行事風格,只是謝遷為閣臣是在弘治年間,那時君臣上下清明,而徐階則活在一個君臣皆胡作非為的時代。
時勢造英雄,徐階把嚴嵩給扳倒了,他就是英雄。
徐階擔任閣臣乃至首輔期間,族人橫行鄉里,徐家佔地多達二十四萬畝,子弟、家奴為非作歹,狀告徐家的狀紙堆積如山,民憤極大,卻奈何徐階權傾朝野,時人稱之為「權女幹」,可見正邪只是一念之間,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
現在的徐階,不過才二十歲左右,正是風華正茂,性格還沒有完全定型,朱浩覺得,自己或許可以考慮把其收攬過來為自己所用。
「那個叫姚淶的,一定不能用,是吧?他好像是姓楊的人。」朱四突然想到了會試風波,心有餘悸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