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穿大峽谷當然我們不可能有機會徒手過峽谷和河流,我們選擇徒穿大峽谷的另一側。”
“所以我們要先去到出發點位置。”
“而我們選擇的辦法,就是漂流。”
林軒帶路,陳光孝隨時都在選擇攝影角度。
而安璐瑤和暮雪卓瑪也帶了不少東西。
如果換作是剛開始做這檔節目的時候,兩個小女生可幹不了這個。
從大峽谷上面,到峽谷河流裡,有上百米的高差。
但其實, 下去的路挺容易找的。
大峽谷地形被河流撕裂了數千萬年。
這裡能找到河道,就能找到下去的路。
當然了,也很有可能找到斷頭路,走到頭的時候,出口在崖壁的中間高度。
要找路,就得看個人的水準了。
林軒對大峽谷附近的路太熟悉了。
畢竟在地星練習越野摩托車這幾年,林軒穿越過大峽谷無數次了。
雖然這裡是藍星, 具體細節地貌上有差距,特別是人為破壞的差距。
但大體上是差不多的。
而且不需要知道具體地形, 只要有找路的經驗,就能找到路。
“我到谷地,其實隨便找條路就可以下去。”
“不過考慮到團隊裡的女生,我們需要找到一條比較好走的路。”
對於會攀巖玩家來說,任何地方只要有狹口,就可以下去。
但是那是用手,有攀爬,不是用腳走。
不過林軒還是很快找到了下去的路。
先往原理河道口的方向走,然後找水流痕跡。
這裡是大峽谷,水土流失嚴重。
它並不是不下雨,一旦上游有大雨,下游的保水能力差,直接就是大洪水。
所以,開闊的水道雖然是乾枯的,但實際上會非常的大。
尋找水搬運石頭和淤泥的痕跡, 就很容易找到豐水季的水道。
林軒很快就找到了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