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看到,這是一條牛和一個騎在牛背上的牧童,水牛形態逼真,牧童活潑可愛,橫笛於嘴,是一副牧童的晚歸圖。我們可以想象到太陽也是西下,飲煙嫋嫋升起,牧童悠然地騎於水牛背,吹著短笛,一幅江南田園風光躍然而出。”
下面一個人問:
“你說橫笛於嘴,那有笛子啊?”
“這正是這件作品的偉大之處,牧童作橫笛狀,有笛耶,無笛耶?”眾人,大笑,如果真如將笛塑出,不是有畫蛇添足之嫌?
“好了,這個贈品是信和拍賣行的估價師估出的價值,‘相信信和,沒錯的’”
“下面我們將有幸見證第一件拍賣品開拍。下面請我們信和的二號鑑定師,介紹拍賣品。二號鑑定師曾是大宋皇家專業古董鑑定官,現是西夏皇家的客座鑑定官,具有非常豐富的經驗,對古代寶物特別是青銅器、玉器有專門的研究,熟悉古代各類銘文。有請二號鑑定師。”一般作品都由拍賣師介紹,但為了突出信和鑑定師的權威發才這麼做。
二號鑑定師上臺了,同時上臺的還有一個漂亮羅莉,她用一雙玉手撳開了蓋在寶物上的紅綢布。
“你們看,這是一件上古青銅器,體型極大。造型雄奇,肩部、腹部與足部作為一體被巧妙地設計成四隻卷角羊,各據一隅,在莊靜中突出動感,匠心獨運。整器花紋精麗,線條光潔剛勁。通體以細密雲雷紋為地,頸部飾由夔龍紋組成的蕉葉紋與帶狀饕餮紋,肩上飾四條高浮雕式盤龍,羊前身飾長冠鳥紋,圈足飾夔龍紋。方尊邊角及各面中心線,均置聳起的扉稜,既用以掩蓋合範痕跡,又可改善器物邊角的單調,增強了造型氣勢,渾然一體。”
“此器採用了圓雕與浮雕相結合的裝飾手法,將四羊與器身巧妙地結合為一體,使原本造型死板的器物,變得十分生動,將器用與動物造型有機地結合成一體,並擅於把握平面紋飾與立體雕塑之間的處理,達到了技術與藝術的完美結合。”
“根據我們多年的研究,這種紋銘圖案和風格早於周朝,應是晚商時期的作品,由於沒有銘文,根據造型,我們命名為四羊青銅方尊。”
“該四羊青銅方尊上口寬一尺五寸,高二尺,重達八十五斤。”
“是在有史記載和我們所知的商代青銅器中最大的一具。”
“這是一具極具收藏價格的晚商青銅器。”
“謝謝二號鑑定師,剛才二號鑑定師對這個寶物做出了鑑定,我們的估價師做出的核出的起拍價為一萬貫,每次加價五百貫,價高者得,同時還有我行隨贈的一具價值一千貫的玻璃雕塑作品。現在開始競拍。”
這時有人舉牌。
“17號一萬一千貫,23號,一萬一千五百貫,還有沒有出價的。”
“好,85號出價一萬五千貫,出價到了一個新的高度,66號出價一萬八千,有了,二號包廂出價二萬五千,十二號出價三萬。”
“又有新的出價,7號包廂出眾五萬,加了二萬,2號又出價了,五萬五千,好五萬五千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