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他隨即便拋開了這個顧慮,他對自己的準備的文案有信心。
漢末三國的故事實際上在唐朝開始便有所流傳,只是以獨立的詩篇以及小故事的形式在流傳,並沒有形成系統,因此在三國這個題材上,他便是是真正的權威。
而他在準備的文案之中,考慮的是趣味與深度並存,因此蘇允並不擔心這個文案的吸引力比西北戰事弱,甚至蘇允有信心,當這些人聽了一個開頭之後,這個系列將會讓他們如痴如醉!
因為蘇允採用的是後世易中天品三國的方式對裡面的人物、政治事件、戰爭、經濟等進行重新解讀。
而蘇允對三國的瞭解、對經濟的領悟、親身經歷過戰爭,而且是在官場亦是高官,因此來解讀比易中天強得不是一點半點。
後世易中天都能夠那麼火,蘇允自信會比易中天做得更好。
想及至此,蘇允便將顧慮給拋開,直接開講。
“某寫三國演義,是因為當今之世,亦是三國鼎立之勢,因此想要透過研究漢末三國,來對今日之局面做一些指導。
以讓大宋朝的青年才俊對當下的局面有些瞭解,乃至於有識之士可以意識到當今局面之艱難……”
蘇允一開口便吸引住了現場師生的注意力。
他們大約知道今日蘇允會講三國,但沒想到蘇允竟然直接將三國演義跟當下時局給聯絡了起來。
大家頓時心生好奇:漢末三國與當今三國難道還有關聯之處?
大家知道三國的歷史極為精彩,那是個名臣名將輩出的大時代,而當下這個時代,感覺好像也比不上啊,但聽小蘇學士的意思,難道還能夠相媲美一番?
這頓時將大家的注意力給吸引了過來。
蘇允隨即娓娓道來。
蘇允並沒有一開始便開講三國各自的優勢與劣勢,以及最後的得失之處,而是講魏蜀吳三國鼎力之勢是怎麼形成的,其中曹操、劉備二人乃是敘事的主體。
在蘇允的敘述之下,一個風雲變幻,滄海橫流,英雄輩出,令人神往的時代展現在眾人的眼前。
這種體驗跟自己讀三國演義又有所不同,蘇允是個極為高明的演講者,在他的口中,各種歷史細節變得清晰可辨,更讓這種吸引力變得極為豐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