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蘇學的傳播範圍便會越來越廣,那麼認同蘇學的人就會越來越多,到時候便可以產生更多的志同道合者。
蘇允在春闈之前的兩三個月時間裡,主動增加了在太學講課的次數,每一次公開課,基本上都會吸引數千過來應試的學子旁聽。
應試學子亦是將討論蘇學當做時尚,每次聚會,總是有很多人探討蘇學。
而蘇學會則是不斷參與甚至舉辦各種聚會。
說是聚會,其實便是蘇學研討會,請人過來了,然後聚在一起,便會討論這些東西。
在蘇學會的引導之下,自然會進行深入的探討,讓這些學子們情不自禁的也深入瞭解到蘇學的精妙。
在他們的推動下,蘇學這一次是徹底火了起來!
之前還有人討論程學、王學之類的學說,而經過這兩三月的醞釀,學子只要談起學說,無不都是說起蘇學。
汴京城人人以談論蘇學為榮,若是你不懂蘇學,在各種聚會之中你甚至都插不上話!
應試舉子作為整個社會關注的群體,亦是引領時尚的群體,他們集體關注蘇學,自然也會將其帶到各個階層之中。
各種私塾的先生、蒙童也盡皆知道蘇學。
而市井之中的商人從來都是最為附庸風雅的人,也要想辦法買到一些資料。
原本是想著拿回來放書房裡裝比所用,但拿回來一翻,竟是簡明易懂。
上面的道理,竟是一讀就通,一通就會令人思考,以往許多迷迷糊糊的道理,竟是通了大部分。
這如何不讓這些商人大喜過望,他們不是不讀書,只是要麼資質魯鈍,要麼少年時候沒有資本讀書。
但並不代表他們對知識不渴望,只是以前的門檻太高,他們夠不上而已。
現在竟然有將各種道理說得人能聽懂的學說,那自然也是要好好了解好好學。
他們自然不是要去考科舉,而是他們也有對知識的嚮往。
當然啦,最重要的還是,這對他們生意是有好處的呀!
一個在封建社會成功的商人,無不需要跟這個社會統治階層溝通。
而統治階層的人少有不讀書的,就算是胥吏,他們亦是多少讀過書的。
跟他們溝通,若是不識風雅,嘿嘿,別人不僅不跟你做生意,甚至還鄙夷你!
這是有現實需求的。
在現實需求的推動之下,他們自然是如飢似渴的閱讀關於蘇學的著作。
一開始是讀專門編撰出來的、容易理解的入門讀本,等到這些讀完了,然後入手《四書章句集註》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