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的政通人和,與洛陽乃至其他地方形成鮮明對比。
學生越發覺得,蘇學才是拯救大宋的希望。”
周行己目光堅定地看著賀崢:“子峻,你能來,我甚是歡喜。
如今延安府正需要你們這些有識之士,蘇學的理想,不僅是讓百姓富足,更是要讓中國在這亂世中崛起,重現輝煌。”
賀崢重重地點頭:“先生,學生願追隨蘇先生與您,為蘇學的理想奮鬥。
在這延安府,學生定當竭盡全力,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周行己喜道:“如此最好不過,你能來,可能是我今日最為開心的事情了……”
兩人交談甚歡,從洛陽蘇學會的過往,到如今延安府的發展,再到對未來的展望。
“子峻,走,我們去見蘇先生吧,他定會為你的到來感到欣喜。”
賀崢聞言驚喜道:“我可以見蘇先生?”
周行己笑道:“當然,子峻這樣的人才,蘇先生自然要見的。
不過,子峻以後不要叫我先生了,我甚至比你還要小一些,哪裡當得起做你的先生,以後我們就是同志了!”
……
在延安府衙的書房內,蘇允正伏案審閱著各類文書,神色專注。
這時,王抱朴腳步匆匆地走進來,臉上帶著掩飾不住的興奮:“先生,又有好訊息!
近日前來投奔的蘇學會學子數量劇增,據不完全統計,已有數百人抵達延安府周邊,正陸續趕來。”
蘇允放下手中的筆,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欣慰:“這皆是邸報之功啊。
如今我們的邸報已如星火燎原,鋪遍各個州縣,將蘇學的理念、延安府的變革傳播開來,才引得眾多學子心嚮往之。”
王抱朴連連點頭:“是啊,先生。這些學子來自五湖四海,他們對蘇學充滿熱忱,不少人還帶來了當地的訊息與見解,這對我們快速消化延安府,穩固根基大有益處。”
蘇允微微頷首,沉思片刻後說道:“我們要抓住這大好時機,不僅要讓這些投奔而來的學子有用武之地,更要加大在延安府本地培養人才的力度,尤其是寒門子弟。
他們出身貧寒,深知民間疾苦,若能接受蘇學教育,日後定能成為我們振興延安府、乃至改變大宋格局的中堅力量。”
王抱朴目光堅定:“先生所言極是。我們可在現有學堂的基礎上,增設更多的學舍,擴大招生規模。
同時,選拔一批德才兼備的老師,專門負責教導寒門子弟,因材施教,挖掘他們的潛力。”
蘇允接著說道:“另外,對於新來投奔的學子,要妥善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