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作為最高領導人蘇允深知,要想讓延安府長治久安,僅靠武力威懾遠遠不夠,必須在民生、經濟、文化等多方面全面發力。
於是他指示王抱朴等人,加快推進各項改革措施,讓延安府的百姓真正享受到真正的紅利。
在農業方面,延安府組織了有經驗的農民、專門的農學家,引導農民改良種植技術,推廣新的農作物品種。
他們深入田間地頭,親自指導農民合理施肥、灌溉,修建水利設施,以提高農作物的產量。
同時,組織農民成立互助合作社,共享農具、耕牛等生產資料,增強農民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
一時間,延安府的田野間呈現出一片繁忙而有序的景象,農民們的臉上洋溢著對豐收的期待。
在經濟領域,延安府積極鼓勵商業發展。
延安府頒佈了一系列的商規條約建立規範的市場秩序,制定公平合理的交易規則,保障買賣雙方的權益。
在延安府城,新建了多個大型集市,吸引了周邊地區的商人前來貿易。
在延安府內,撤去原本所有的收稅關卡,打通阻礙商業的各個堵塞的點,務必讓延安府成為商業的熱土!
蘇學學子們還運用經濟學知識,指導商人開展多元化經營,發展特色產業,如延安府的畜牧業、手工業產品逐漸在市場上嶄露頭角,遠銷各地。
為了促進貿易的繁榮,蘇允下令鑄造貨幣,方便商品交換,進一步推動了延安府經濟的發展。
當然,現在延安府肯定沒有辦法使用自己的貨幣,但沒有關係,直接印大宋的銅錢就行了,這個錢大家都認。
當然,這些舉措的前提,是延安府自己開辦了大量的官辦產業,在保障延安府自己的官辦企業佔據主體位置的時候,民間資本的蓬勃發展才是有益的,否則反而會成為摧毀延安府的主力。
而文化教育上蘇允也沒有放鬆,延安府加大了對學堂的投入。
不僅在延安府城擴充了原有的學堂規模,還在各個州縣、鄉鎮興辦新式的學堂,讓更多的孩子,尤其是寒門子弟有機會接受教育。
學堂裡,除了教授傳統的經史子集,還增設了算術、地理、物理等實用學科,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
蘇學學子們親自擔任老師,將蘇學的理念與知識傳授給下一代,為延安府的未來儲備人才。
這般一來,在蘇允的帶領下,蘇學會、靜塞軍的努力之下,延安府快速的穩定了下來,並且以極快的速度產生了一種經濟復興、文化復興的跡象。
而打敗西夏嵬名阿吳之後,梁乙逋似乎對蘇允產生了畏懼,竟是沒有再敢派遣大軍前來攻打延安府了。
這說來也是正常,自從蘇允佔領綏德軍以來,已經先後數次擊潰西夏大軍,第一次是鄭朝宗主持的無定河谷之戰,之後便是蘇允擊潰數萬西夏援軍,而這一次更是將嵬名阿吳的兩萬精銳給基本殲滅!
也就是說,蘇允自從佔領綏德軍以來,西夏大軍在蘇允手上折損將近五萬大軍,足以讓梁乙逋心驚膽戰了。
延安府當然很誘人,但是梁乙逋知道,靜塞軍就是一顆銅豌豆,非要硬碰硬的話,到時候西夏大軍可能就要元氣大傷了,而梁氏也可能因此失去朝中權柄,實在是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