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重生大唐做可汗txt百度網盤> 第44章 朝堂風波(四)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4章 朝堂風波(四) (2 / 2)

李二在那裡擊節交好,這讓下面的文武百官們很是好奇,這位新出爐的北海王到底獻了什麼奇思妙想,竟然讓一向不喜形於色的皇帝陛下為之叫好?

李二見大家那一臉渴望的樣子,就李路的奏摺遞下去,讓百官傳閱,長孫無忌接過來之後瀏覽了沒多時就大讚,“阿棧賢侄果然大才,竟然能想出這般精妙的法子。”

房玄齡看後也是讚歎不覺,文武百官門看完了之後,大部分人都對李路是刮目相看,好一個抓大控小,好一個認清主要矛盾,好一個看清問題的本質啊!!

溫彥博看了之後卻是立刻上奏,“陛下,北海王才是誤國誤民,他都說了這是在漢武舊例上面改良而來,漢武窮兵黷武,晚年甚至被迫下了悔過詔.......”

“呵呵呵,虞國公多慮了......”長孫無忌出列說道,“阿棧賢侄已經用事實告訴我們,突厥人的所謂舊俗不是不可以改變,編戶齊民一樣能適應草原,只要我們派出得力人手,對突厥各部打散整編........至於那些阿史那思摩之類的頭人,可以徵召到長安做官嘛,離了部眾,這些人什麼都不是!!!”

“輔機所言極是,有了阿棧賢侄的半遊牧半定居之法,我們大可以藉著幫他們改善生活質量的同時,讓他們知道自己的主人是陛下,不是草原牧民離不了主人麼,好,咱們給他們主人!用好了,這些部民將是大唐最忠勇的騎兵!”

溫彥博嘆了一口氣,這次爭論,他溫彥博搭上了自己的政治生命,在李路那個小娃子面前碰了個頭破血流,原本想借此更進一步,現在看來這純粹是痴心妄想了。

他自認為看透了突厥人本性,卻不想那個小娃子直截了當的說出了突厥人和他們之前的匈奴,柔然等等曾經雄霸大漠的草原部族的通病,歷數下曾經留名的草原大族,還真是像李路說的那樣:草原自古無常主,引弓之民,今日為匈奴。明日為柔然,後日做突厥,實為常態,故引弓之民,戰敗受俘,皆爭先恐後,為新主之奴婢,以免殺戮誅絕而已。且引弓之族,所懼者,無主也。無主之人,如秋日之草芥,活不過冬天!

溫彥博和孔穎達面對李路這份論證詳實,辦法可行,又被長孫無忌還有房玄齡這些智者補充完整的方案,無可奈何的低下頭,他和他代表的腐儒們輸的一塌糊塗。

李二看大家沒有反對,就下旨在東起幽州西至靈州一帶,設定了順、祐、化、長四州都督府妥善安置歸附突厥降戶,又在突厥原居地設定了定襄、雲中兩都督府對突厥留居民眾實施管理。這些都督府的都督均由突厥本族首領擔任,可以世襲。跟歷史不一樣的是,“全其部落,順其土俗”的政策被完全拋棄,這些突厥人全部被打散重新編組,雖然是在都督府治下,但是其民政制度悉數照搬大唐內地。雖然這些都督可以世襲,也由突厥人擔任,但是他們的屬官卻全是大唐人和已經完全漢化的突厥人,也就是阿史那們被完全架空了,這根原本歷史上的羈縻府州相比前進了一大塊。

至於投降的阿史那蘇尼失,阿史那思摩,執亦思力等突厥貴族,李二一股腦兒把他們招來了長安,準備親自調教。

在詔書的最後,李二第一次明確寫出了自己的野心,那就是不管是中原這樣的冠帶之國,還是草原大漠的引弓之民,都是他李二的臣民,都要對他效忠才是,他李二是要做天可汗的男人。

李路現在是大唐的諸侯王,自然不能看著數十年後突厥重新成為大唐的心腹大患,大唐安穩了,才能為他的西征夢想提供一個安穩的大後方,要不然他操這個閒心幹嘛?

ps:今早上起來,準備碼字才發現金庸先生過世,哎,武俠江湖漸遠,俠之大者不再!笑傲江湖成絕響,人間再無俠客行!悲夫!先生一路走好!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金庸先生的小說,我上高中那會兒迷戀的緊,攢了好久去縣城的新華書店買了一套正版,可惜這麼多年過去,卻無暇翻看,直到今日看到先生仙逝,方才想起自己還是有一套全集的,嗯,這週末開車回老家,帶回來慢慢品味,回憶下老夫的青蔥歲月。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