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軍在拿下慶州之後,並沒有急著向樂浪半島腹地推進,他們對慶州這座被新羅人經營了幾百年的王都進行了有組織大規模的搶掠活動,什麼王宮,什麼寺院,什麼貴族府邸,全被英軍給洗劫一空,整個慶州城基本上被夷為平地,就連歷代新羅王的墳墓,英軍也沒有放過,他們做起了摸金校尉,把新羅王座和貴族的墓地全被給盜掘了。
至於慶州這裡的新羅百姓,不好意思,按照李路的徹底毀滅新羅棒子的旨意,在姚俊濤的命令下,在英軍用刺刀驅趕威逼下,他們哭泣著被一船一船的押走,這裡面最慘的還是那些新羅的男子,他們基本上被英軍發賣到了美洲,要是他們聽話,還有恢復自由的時日,要是他們不配合,那就只能為英國漢人老爺們幹活幹到死為止了。
而那些新羅女人,呵呵呵,無論出身高低,在英國人眼裡,她們的代號就會三個字“新羅婢”,她們將被層層挑選,最上等的貨色自然是那些貴人還有立下大功的英雄們所有,就是挑剩下的,也有去處,英國的百姓們不挑,新羅婢和倭女可是最受歡迎的…….
在英軍洗劫慶州的同時,姚俊濤集結的其他部隊,也登陸了樂浪半島南部地區,這次征討新羅,姚俊濤總共投入了三個天竺作戰師,五個倭人作戰師,以及充當尖刀和督戰隊的兩個陸戰旅總計十五萬人。
等這十五萬人登陸完畢之後,姚俊濤才開始從南往北揍新羅人,樂浪半島並不算太大,在英軍的凌厲攻勢下,新羅人節節敗退,英軍每佔領一地,就開始推廣慶州模式,李路下的命令就是徹底覆亡新羅,不管是新羅的王公貴族還是平民百姓,都必須離開樂浪半島,將來生活在這裡的只能是漢人。
在推廣慶州模式當中,做的最歡實的還得說是那些以倭人為主的部隊,雖然他們也接受了漢化,但是倭人的狗仗人勢,燒殺搶掠的民族本性還在,他們把三光的命令貫徹的極為徹底。
新羅之所以下場如此之慘,主要是李路討厭他們,李路討厭他們甚至勝過了倭人,在李路看來,倭人用好了,就是自己手裡的一條好狗,可是新羅人這樣表裡不一,骯髒至極的貨色,落得現在下場,是他們咎由自取。
英軍節節勝利,馬上就要兵臨平壤城下,這讓金法敏是如坐針氈,讓他沒想到的是,坐鎮遼東的安東都護高侃拒絕了發兵援救新羅的請求,在他看來,這個兩面三刀的金法敏絕對是投靠了李路,他說的入侵搞不好就是和英軍一起合謀,將唐軍引入半島聚而殲之。
高侃不肯發兵,長安那邊,也不順利,李治並不相信,英軍揍新羅了,在他看來,新羅除了盛產新羅婢之外,就是一個窮鬼,一向喜歡劫掠的英賊怎麼會對新羅這樣的窮棒子下手,再加上金法敏有著背叛自己的黑歷史,所以李治把新羅人的求援一事給扔到了一邊,西邊的英國給他的壓力已經足夠大了,他哪裡還有精力顧得上新羅啊。
遼東的高侃和長安的李治不肯發兵,這可讓金法敏急了,因為英軍的先鋒部隊已經攻陷了開城,快要兵臨平壤城下了,他知道若沒有大唐的幫助,別說光復新羅了,就是自己的命都有可能保不住啊,為了保命,他接連派了好幾批使臣去大唐求救。
新羅的使臣們除了向李治遞交正式的國書外,分別去遊說大唐的宰相、尚書、侍郎、御史甚至是宦官,最後到了表示願意內附於大唐的地步,力圖促使大唐儘快出兵援助新羅。
然而對於大唐而言,新羅的一再告急難以讓人相信,他們不斷地詢問新羅戰事如何,此舉讓金法敏與諸臣一時驚懼,擔心大唐懷疑新羅與英國同謀,想要假借向大唐求援引誘唐軍進入新羅來殲滅之。
當時也有大唐登州這邊的海商,在新羅經商時候,被錦衣衛散步的假訊息迷惑,回報朝廷說,新羅與英國同謀,打算坑大唐一把。
金法敏在得知此訊息後,是又急又怒,為了讓大唐釋疑,除了反覆派出使臣外,也將英軍威脅新羅的書信轉呈給長安,以表示新羅無二心。
與此同時安東都護高侃也秘密派遣曾經出訪過新羅,看過金法敏的人,來辨別金法敏的真實情況,然後發現新羅局勢已經嚴峻的不能再嚴峻了。
他把自己的總結匯報給了長安,長安這邊才認為為“英賊之圖新羅,意實在大唐,而我兵之救新羅實所以保大唐”,因為一旦要是英軍在樂浪半島站住腳,那麼安東都督府將受到嚴重的威脅,大唐要不解新羅之圍,那麼在東北邊就少了一個緩衝區,英軍會對大唐形成合圍的態勢,所以這新羅,大唐還不得不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