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重生大唐做皇帝> 第469章獨一處飯館兒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69章獨一處飯館兒

李路治下的大英帝國,無論是社會經濟還是其他方面都得到了長足進步,尤其是作為帝國首都的碎葉城,地處絲綢之路的咽喉,來往客商眾多,加之大英帝國一向的實施重商政策,所以這碎葉城更加的繁華富庶,數不清的年輕人懷揣著夢想,來到碎葉做了“京飄”,他們努力的工資,使勁的奮鬥,為的就是在機會無限的碎葉城實現自己想要的生活。

在這其中就有一個叫王仁甫的人,他原本是河東陸洲人,後來跟著自己的親戚西遷進入大英帝國,在高昌落了戶,再後來他孤身一人前往了帝國京都碎葉府做了碎飄,為了謀生,王仁甫先由一個老鄉介紹,到了前門大街肉市的碎葫蘆酒店當學徒。三年多的學徒生活,使他學會了招待客人、整理店堂和製作小菜的本領。

他待人熱情,手腳勤快,來到酒店喝酒的客人,都愛讓他打酒上菜。這個王仁甫雖然工作幹得好,但是工錢卻掙得很少。為了能自謀生路,在三年學徒期滿後,他辭掉了碎葫蘆酒店的工作,在親戚朋友的幫助下,於前門大街路東的鮮魚口處,搭起了蓆棚。

三五張油桌,幾條長凳,一個自造的爐灶,加上賒來的酒和肉,臨街掛上了一個酒葫蘆幌子,上書“王記”二字,王仁甫只用了一個夥計一個學徒,便自立起門戶開張了。也許是天遂人願,酒店開張以後,天天顧客盈門,座無虛席,買賣越做越紅火。因為酒店買賣好,信譽也好,所以酒坊、面鋪、油鹽店都願意把東西賒給他用,王記酒店開張沒幾年便掙了錢。

有了錢,作為掌櫃的王仁甫就打算蓋房子,於是他蓋起了一座只有一間門臉的二層樓,除去設了兩間雅座之外,小樓上下全是散座。當時,經營的品種有,煮小花生、玫瑰棗、馬連肉、晾肉等小菜,買賣雖小,可日漸興隆。

在這些小菜裡,以馬連肉最為有名,說起這馬連肉,還有一段傳奇的故事,當年王仁甫當學徒的時候,學會了學會了做菜的手藝。一次偶然的機會,包粽子的馬蓮草掉入煮肉的鍋中,肉熟出鍋,馬連香味撲鼻,眾食客連稱好。於是,王仁甫在此基礎上,又重新調整了調料,就形成了大名鼎鼎的馬連肉。

正當買賣越越旺的時候,王仁甫得了重病,不久便去世了。留下王仁甫的遺孀帶著一兒一女過日子,買賣便轉給了王掌櫃的師哥李吉祥經營,所以往記酒家也就變成了李記酒樓。在李吉祥的經營下,酒店依舊保持著早開門晚關門,待客熱情,酒菜實實在在的好作風,所以買賣更是越做越好。

再後來,因為由於各種原因,買賣沒從前好做了。特別是進了臘月,生產更加冷清。其實,這是一種傳統觀念,碎葉和中原地區一樣,都有著過年的習俗,只要一進臘月,在帝都碎葉的那些貴族、官僚和有錢人家,便開始了置辦年貨,一般在年三十之前就都置辦齊了,專等著過年。

這時候官府也封了印,戲樓也封了臺,一般人家也都不出門了。所以,酒店、飯館也早就沒生意了,特別是年三十,連白天都不上座。聽老人們說,這時候,只有兩樣買賣上人,一個是澡塘子,一個是當鋪。在碎葉曾有民謠說,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到了三十晚上,洗澡的人都不斷。

當鋪按理說只早晚開門,但是到了除夕夜,它整夜都開門,為的是專等那些“跳火坑”的人。“跳火坑”就是那些欠了人家的錢,而又躲不過債的人,年根底下必須還債,所以就把家裡的東西統統送進了當鋪。甚至有的人,當場把自己的衣服脫下來當掉,為的是湊足欠債。

李記酒店每天開門關門都是有規定時辰的,就是年三十也是不過子時不關門。又是一年的大年三十,前門大街黑漆漆的,一般的店鋪早已關了門,在更夫的梆子聲中,還不時地夾雜著幾響爆竹聲,除夕就要來臨,連各買賣家的夥計也都回去吃年飯了。

但是,李記酒店還亮著昏黃的燈火,因為還沒有到子時關門的時間。這時候,門簾一挑,兩個打著紗燈的僕人一前一後,引著一個器宇軒昂的中年人走進了酒店,夥計把他們熱情地引到了樓上,三人落座後便就著小菜喝起了酒。

夥計一看這幾個人來的雖晚卻儀表不俗,還要了那麼多的酒菜,招待就更殷勤了。只見那個中年人,邊吃小菜邊喝酒邊誇獎這裡的菜好酒好服務好,還說這帝都碎葉裡那些有名的酒店,就算是醉仙樓和竹君樓都比不了這裡的酒菜。

“小二,把你們的最得意的吃食拿上來,放心,賞錢少不了你的……”那中年人一邊吃著馬連肉,一邊笑著吩咐店夥計。

“幾位客官,請稍後……”聽到少不了自己的賞錢,店夥計更加殷勤起來,“幾位客官,別看我們店小,但我們也有自己的絕活,您幾位稍等……”

過了一會兒,夥計端上了三籠熱氣騰騰的燒麥,只見其花邊褶皺層層疊疊,宛如一朵朵精美的絹花。這夥計就開始介紹起來,據他講,他們店制燒麥的過程與眾不同,從燙麵、和麵、走錘到蒸好上桌,需要經過六至七位師傅的手,共十四道工序。所有的步驟都是純手工的。而燒賣上的褶皺最多可達三十個,據說只有兩三位師傅能做出來。

中年人吃了一個燒麥,他的眼睛頓時亮了起來,這個燒麥的味道真的不錯,香而不膩,回味無窮,堪稱一絕。

這個中年人吃的極為高興,末了,他衝著夥計問道,你們這個小店叫什麼名字呀?夥計一聽,便說,我們這兒沒名字,就叫一個李記酒樓。這個人點點頭,竟有些感慨地說,到了這個時候,不關門的酒店,偌大個碎葉怕也只有你們一處了。我送你們小酒店個名,就叫獨一處吧!

年三十很快就過去了,那一天晚上的事,夥計也已經忘得差不多了。忽然一天,十幾個侍衛排著隊,到了李記酒店,把一塊寫有“獨一處”三個大字的虎頭匾,送給了掌櫃李吉祥。到了這時候,大夥才知道,三十晚上那天來酒店喝酒的中年人竟然是大英至尊,皇帝陛下的李路,而這塊匾是李路親手題寫的。

李吉祥激動得流著眼淚,把皇上寫的匾,端端正正地掛在了店鋪的門楣上,又將李路那天晚上坐過的太師椅蓋上了黃緞子,下邊還墊上了黃土,恭恭敬敬地擺放起來,規定任何人都不得再坐。李路為李記酒店題匾的訊息,一陣風似地刮遍了碎葉城,大家都來祝賀,也都來觀看這塊虎頭匾。一時間獨一處飯館兒是名聲大噪,生意也蒸蒸日上。

李路到獨一處喝酒,賞虎頭牌匾,獨一處設了寶座等等,對獨一處的興旺發達起了決定性的作用。獨一處客必點的菜餚。發揚待客周到熱情,選料精做工細味道好的傳統,特別是回鍋肉,做得很有特色,成為每一位來吃飯的顧客必點的菜餚。

後來李路又來到過獨一處,還寫詩稱讚這家小店:京獨一處共傳呼,休問名傳實有無。細品甕頭春酒味,自堪壓倒碎葫蘆。

這家小小的獨一處飯館,因為李路,而興旺發達起來,他們不知道的是,李路這貨在起名的時候,剽竊了另一個時空裡便宜坊旗下一個有名的燒麥店名字,實際上這廝一點創新都沒有.,….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