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重生大唐丟失的皇長子李秋全文未刪減> 第52章 本王教你治國之道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52章 本王教你治國之道 (2 / 2)

“蕭公子怕是沒聽清楚,本王說的那句山窮水惡吧?你再怎麼輕徭薄賦,再怎麼鼓勵開荒,不還是那爛樣?”李路笑了。

“那你說怎麼辦?這樣的破地方,看來只好遷移百姓了......”蕭銳沒想到李路一個問題就問倒了自己。

“你問本王怎麼辦?呵呵呵,那好,本王告訴你,本王認為該怎麼辦,一是走訪全縣,拿到第一手資料,做到心中有數,不盲目下結論,須知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二就是一切從實際出發,改平整梯田就平整梯田,實在不行就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總有辦法養活全縣百姓,三才是教化百姓,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這個最基本的道理你還沒弄明白,你跟本王瞎扯什麼仁德之政,這不是沙上建樓,毫無根基可言嘛?”李路的話很明白,少特麼扯什麼仁德之政之類的大空話,把百姓肚子填飽才是最大的德政,做不到就別瞎扯淡。

“你說這些,可以吩咐人去做!”蕭銳想了想之後說道,“君子勞心,小人勞力,先王之制也!我只要把握大局就可以了。”

“你只聽手下人彙報?那要是他們忽悠你,好謀取私利呢?”李路一點也不客氣,“若是他們打著你的幌子,欺下瞞上,壞事做絕,黑鍋你背了,好處他們拿走了,你怎麼辦?”

“如果縣裡的百姓因為你手下的胥吏無惡不作,活不下去了揭竿而起,反了,那你認為你這個縣令還能當下去麼,這究竟是你手下胥吏的錯,還是你的錯呢?”李路嘴角浮起一絲譏諷,這就是世家大族出來的儒家精英,雖然飽讀詩書,可惜五穀不分四體不勤,只會叫嚷仁義,事到臨頭卻拿不出一點主意,像這樣的書呆子人才又有什麼用呢?

“我我我……”蕭銳滿臉大汗,一臉沮喪。他那套所謂的仁政要施展的好,必須建立在恰逢太平盛世物阜民豐的基礎之上,如果恰好亂世災年,或者此地窮困至極,亦或是此地胥吏欺上瞞下,完全架空了本應是一縣之尊的縣令,真要是有這樣的縣令,那他們只會壞事,不能解決實事的縣令根本拿不出像話的政績,拿不出政績來還談什麼升官?就算自己身後有家族支援,那又怎麼樣?那種就是靠家裡,不是自己真正的本事。

“我們可多設人手,讓他們互相監督!”一看蕭銳露出了明顯的頹勢,另一個監生連忙說道,“呵呵呵,要是他們相互勾連呢?”李路笑著說道,他這話可不是笑話,在古代,很多縣太老爺不就是被自己手下人給完全架空了?

“你看,你們開口仁政,閉口仁政,卻拿不出一整套的施政方案來,也許你們會說這些東西交給手下人就是啦。是,一縣之中,縣尉掌管治安,師爺負責籌劃,胥吏下鄉徵稅.......其實沒有你們,他們也能把一縣之地把控的嚴絲合縫,你們若只是空談,什麼都不懂,還不肯下去掌握一手資料,一定被人家架空了,那你們起的不過就是那方印章的作用罷了......”李路笑著對蕭銳說道,“蕭公子,我建議你國子監畢業之後,讓宋公給你謀個清貴的官兒,才是正途,從基層往上爬,你,沒那個本事!”

聽完了李路的話,蕭銳慚愧得低下頭,他也輸了,不遠處李二卻在直點頭,“阿棧這娃子說得對,不掌握第一手資料,很容易被手下人矇騙架空!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一切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因時制宜,這才是治國之道!儒家那一套太空泛了......”

良久之後,孔穎達突然說道,“北海王,難道難道你是法家子弟???”

“什麼法家儒家啊?孔大人.......”李路笑著回應,“本王什麼家都不是,只要本王治下的百姓能得到好處,能填飽肚子,不管是什麼家,有用本王就拿來用,沒用說的是天花亂墜,本王一眼也不看!”李路這話說的,就差明說儒家表面光鮮,實則無用了。

“你,你.......你怎麼能如此詆譭孔聖?”在場的不少人是儒門的死忠,他們聽了李路的話都不由得義憤填膺。

“開哪門子玩笑?我說你們儒家了沒有?”李路笑的很是痛快,“何況孔聖是你家聖人,又不是本王的聖人!本王的聖人是道祖老子,伏羲女媧還有炎黃二帝。”

說完了李路面向李二說道,“小侄最近讀漢書,對漢宣帝很是佩服,尤其是那一句‘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是佩服的不要不要的.....”

李二本來就對漢宣帝這句話很是佩服,他也是這樣做的,只是現在儒門勢力比之前漢強大了不少,讓他有些束手束腳罷了。於是李二也笑著說道,“漢中宗此言是老成治國之道!”

孔穎達,岑文字,褚遂良,于志寧他們這些儒門的死忠,你看我我看你,眼裡透著不住地的失望,本來李二就是這麼做的,現在更好了,這個北海王幫他又解套了,不行,必須儘快把小妖孽趕回他的西陵城去。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