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了一會,故意問道,“既然我可以說話,那你就應該有個傾聽的態度吧。”
“你咋知道我沒有傾聽你的說法?有話快說,沒有人與你捉迷藏,有事說事,無事拉倒。”
見老潘鬆開口,孫超華知道,可以陳述自己的想法了。
他對老潘解釋說,我們現在一課的管理模式已經固化,程英豪去了,也只能按固化的模式,去深度推進改善,才能有更大的收穫,這是好事,既可以激發他的工作熱情,還可以讓一課好上加好,業績如同芝麻開花節節高。
“如果他另闢蹊徑,自搞一套怎麼辦?”老潘聽了,還是顧慮重重,擔心不已。
“你這回問到要害了,我在那裡的時候,就做個要求,按照程式化作業,出現問題到那個崗位,必須由崗位的擔當者自己提出解決辦法,得到這個職務的上一級職務主管同意,才能做出微調改善。”
“你的意思是,如果是課長職務以下的問題,底下的人員可以自行解決了,只有出現了班長這一級和課長這一級,程英豪才可能介入,行使否決權力。”老潘深得啟發,瞭解孫超華深層意思。
“如果班長與課長意見不一致,就需要由班長向次長彙報,取得判定才可以實施,”孫超華說著,“退一步講,程英豪如果想改工作流程或規範,作為次長會透過課長的直接上司渠道知道,透過班長的間接渠道得到反饋。”孫超華給潘次長介紹了,一課實施的“傻瓜型”管理模式,其核心內容就是“以人為本。”
“那你以前為什麼沒有給我說過這個事,咋也沒有見問題,反饋到我這裡來呢?”
“這你還用問嗎?”孫超華笑著回答,“你那麼忙,給我們對外開展公關,營造內部寬鬆的生產秩序氛圍,我當然替你做了,好在不涉及財務關係,這個沒有問題吧。”
“當然沒有問題,那你咋不早說?”老潘馬上明白了。
“這不比你搶先了一步嘛,”孫超華回應後,補充說道,“其實我讓程課長換崗還有一層意思?”
“什麼意思?快說說?”老潘知道,孫超華肯定有新的打算,想先睹為快,就急忙催促。
“這下願意聽了?”孫超華故意慢條斯理,讓他著急。
“當然願意,事關我們部門的好事,我不能不關注,不能老藏在你的腦中,我得讓它早點實施,早點出效果。”
“好,我的意思是讓程英豪課長,去感受一下一課,目前的管理模式,就會覺得在你面前說話,不是憑勇氣就可以而已,更重要的是關於日方、中方一直重視的眼鏡鏡架,是否還有流失的問題,我們前三個月的資料統計,沒有差錯已經證明了,我們的管理現狀,還沒有漏洞,但不表示以後沒有,我想趁此把我們裝配,整個部門的資料統計鏈銜接起來,透過節點控制,達到資料統計結果準確無誤。”
“原來你早已想到前面去了,看來我剛才確實誤會了你,對不起,不要見怪。”老潘這次,願意心悅誠服給他示弱。
“如果見怪,那在你揮手生氣的那一刻,我就離開了,還能等待到現在幹啥?”孫超華完,笑著補充道,“反正在我心裡,不管我們兩個以後職務,無論發生什麼變化,我們從職務上絕對服從高的職位,但必須給低職位的人,說話的機會,沒有溝通的機會,怎麼能知道合作的好不好,希望以後能這樣做,這樣大家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