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了孩子廠裡還有託兒所和子弟學校,美滴不行不行。
這還是普通工人。
如果更進一步,當上技術員。
工資起步就五百塊,分房子直接上“新加坡”!
就是在山坡上新蓋的樓房,跟電視裡大城市的一模一樣,又大又漂亮。
如此待遇,村民們哪能不羨慕。
羨慕壞了。
但是,想到廠子裡上班的話,工廠是敞開歡迎的,只要能達到他們的要求,來多少要多少,那時候缺人缺的厲害。
可這要求嘛。
最基礎的就是,普通工人至少職高中專學歷,技術工種更得大學畢業。
一輩子在山窩窩裡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老農,直觀的感受到了,唸書真有用。
然後嘛,平安溝的孩子們哭了,被家長們逼著死命的學,唸的不好竹筍炒肉都是輕的,那時候真有被打斷腿的娃。
後來。
1994年。
國企改革。
廠子的子弟學校初中和高中,開始對外招生了。
但是得考試。
平安溝的孩子們有福咯。
小時候的竹筍炒肉有了用武之地。
駱一航的三叔駱翔,就是那年考上的子弟學校,上的初中。
那個時候,工廠子弟學校的教學質量,比村鎮學校強的不止一點半點。
村裡的學校,一個老師帶六個年級,甚至很多都不分課,教語文是他,數學是他,物理還是他,一個學校五六個老師就算多的。
而子弟學校,每個年級,每一門課,都是不同的老師,一個年級就有七八個老師教。
而且老師的素質也不一樣。
村鎮小學教師中專畢業就能當,甚至有些年紀大的,學歷只到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