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年代湊起來的村子,輩分就全亂套的。
老羅叔比駱爸就大七八歲,但是跟駱一航爺爺駱弘毅一塊記工分的,就是爺爺輩。
村長奶奶也是一樣,年輕,六十出頭,輩分大。
安伯反過來,年紀大,遷來的晚,記工分跟駱爸一塊,就變成了小一輩。
還有調組的,換大隊的,亂的不行,索性不管了,就按年齡來,愛叫啥叫啥。
駱爸哈拉兩句,反應過來,“你娃是有事讓我去說吧。”
“您英明。”駱一航捧著豎起大拇指,“我這麼想的,您看,老羅叔身體挺好,自己還能種小麥呢,家裡人都沒在身邊,孤苦伶仃的。又是老把式,咱村種田最好的一波人裡有他一個吧。”
定語得要加上,得說之一,不能說最好,不然駱爸不服氣。
這幾條每說一個,駱爸點一次頭。
然後,“咱家要忙起來了,我打算讓您跟老羅叔聊聊,請他到咱家來幹,我給他開工資。”
“你打算讓他幹啥?”
“上回跟您說了,咱家臺子上要扣棚,一個大的,十個小的,種不同的東西。我打算讓您管著大棚,老羅叔管那十個小的。都不用下力氣乾重活,我還招了人的,你倆領著他們幹就行。”
駱爸想了想,覺得自己確實管不過來,又問:“那你打算給你老羅叔開多少錢?”
“您工資五千,他肯定得比您少,四千吧。”
“不合適吧,要不也五千?”語氣不是那麼肯定。
駱一航懂了,“那哪兒行啊,絕對不能跟您一樣,四千五吧,不能再高了。”
“成,我給你說說去。”
拿捏。
人員補強最後一個環節就該家裡的老太后張桂琴同志了。
“媽,以後家裡吃飯的人得十幾口子了,您給問問村裡哪個嬸子願意,來咱家給做飯,一天三頓飯,工錢您看著辦。”
“那還不容易,喊一聲全得來,都閒著沒事呢。”
駱爸和老羅叔管生產,馬專家和羅宏志管蘑菇,羅慶財管新人,羅少安外派,五六個小孩兒管幹活賣力氣,再來個大嬸做飯,老媽撐起後勤。
差不多了,鳥槍換炮,咱這清音農業小公司,也算是正規軍咯。
開整。
花錢。
給李正打電話。
——
次日,河灘上。
駱一航、馬志濤,還有李正,三個人就像三個老農,蹲成一圈,一人拿根小棍子在地上寫寫畫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