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
嫣兒已經坐平準局的馬車在十三的護送下離開了西市,李白也走了有一會兒了。
距離大朝會還有兩天,如果能順利拖過這兩天,顏真卿就有機會當著文武百官的面把琦玉莊的事情捅到李隆基面前。
李隆基就算再昏聵,也不會對這種事情坐視不理。
他或許不會在乎那些被抓的姑娘受到了怎麼樣非人的待遇,但用五石散控制朝廷官員……
若是心夠狠,給李林甫安個意圖謀反的罪名都沒問題。
李瑁也知道,顏真卿的那一擊不過是打響扳倒李林甫的第一槍,後面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可是就連打響這第一槍都如此困難……
心裡突然生出一股無力感,若是自己大權在握,實力強勁,又何須如此煞費心機?
但自己又有什麼辦法呢?
若是能一路平推,誰吃飽了沒事幹搞這些陰謀詭計?
說到底還是需要時間和空間。
之前想要跑路去益州,還只是想著離李隆基遠一些,免得他打楊玉環的主意,但是在這一刻,他突然覺得去到益州,也許自己能做得更多。
那地方易守難攻,又素有天府之國的稱謂,只要好好經營,不失為一處絕佳的磨劍之地。
手裡得有劍才行啊!
太子之位是真的不想要。
做了太子又如何?
還不是要活在李隆基的陰影之下。
之前的太子李瑛說廢就廢,而且還落得個英年早逝的下場。
後來的太子李亨也好不到哪兒去,當了十幾年太子,先是跟李林甫鬥,後來又跟楊國忠鬥,每天都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這樣的太子當來作甚?
還不如遠去益州,猥瑣發育,做個土皇帝舒服,李隆基不找麻煩就罷了,若非要找麻煩,大不了就魚死網破,看看誰能笑到最後。
而且李白不是想當官麼?
長安的京官不好做,他也做不了,把他推薦給李隆基,那是在害他,不如帶他去益州,說不定還真能搞些事情。
李瑁的思緒越飄越遠,已經開始暢想到益州之後應該從何處著手。
也不知過了多久,一匹駿馬風馳電掣的闖入場中,但又被人群阻住,無奈之下,只能高聲呼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