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瑁這句話說出來。
在他自己看來,也就差把李林甫的戶籍證明拍在李隆基臉上了。
但李隆基卻依舊摸著下頜鬍鬚問道:“瑁兒以為,這個人選應該是誰?”
你奶奶的,還真是一點兒鍋都不願意背啊!
李瑁便是把牙一咬:“若是要依著兒臣的意思,那就是李相,此事因他而起,便該由他而終!”
李隆基立刻滿含深意的看了他一眼:“瑁兒可知那李林甫對你母妃可是忠心耿耿,即便是你哪天真的去了劍南,難道就不想在朝中有個照應麼?”
又在試探我?
李瑁心頭冷笑兩聲,臉上卻是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為人臣者,當以社稷為重,為人子者,當以宗廟為首,兒臣既是臣,又是子,豈可因一己之私,置天下於不顧,置父皇於不顧?”
李隆基便是猛地一拍大腿:“說得好,有子如此,乃朕之福,若是你幾位兄長都能像你這般為社稷著想,為父皇分憂,朕又何必為儲君之位煩惱?”
李瑁心裡就是咯噔一下。
不好,忘了李隆基之前就動過把我留下來當太子的心思!
想到這裡,李瑁連忙開始找補:“父皇此言差矣,你看這次朝堂之上鬧得沸沸揚揚,烏煙瘴氣,可有三皇兄半點兒身影在內?”
“亨兒嘛……倒也真是沒他什麼事兒,不過怕是因為勢單力孤,實在不敢與人相爭吧?”
還在試探我!
李亨的生母楊貴嬪和仰養母王皇后確實都已經死了,他在後宮這一塊兒確實是沒有依仗,但架不住人家現在是嫡長子啊。
嫡長子繼承製雖然在有唐一代被踐踏得連它媽都快不認識了。
但宗法就是宗法,禮制就是禮制,無論你怎麼踐踏它,只要根本制度沒變,它都有著自己獨特且強大的力量。
你李隆基自己的心裡,之前不也是一直偏向立忠王李亨為太子麼?
這就是李亨最大的本錢!
而且不止如此,自己是肯定要離開長安的,這地方待不下去。
但這太子之位卻是不能落在李琰又或李琬、李璲手裡的,原因很簡單,這三個傢伙,一旦手握大權,百分之一萬會找自己麻煩!
心思電轉之間,李瑁便又說道:“父皇此言差矣,三皇兄寬仁厚德,正是守成之君的最佳人選,再者說了,有父皇撐腰,還需要什麼勢力相幫?”
這話說得也是巧妙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