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鼐鼎率領的從“玄宗”號航母上起飛的轟炸機編隊沒有參加下放的殘酷空戰。因為“翠鳥”與“魚鷹”都用的是渦輪增壓發動機,其高空效能非常出色。如果採用普通的機械增壓發動機的話,那麼在5000米以上的高度飛行時,發動機的功率將降低三成以上,而用渦輪增壓的發動機,功率降低不到一成。兩種轟炸機滿載的時候,都可以在4500米的高度以180節的速度飛行。而日本的轟炸機在滿載的時候,根本就飛不了這麼高!
渦輪增壓發動機的缺點也很突出。一是笨重,這限制了飛機的機動能力,也許在轟炸機上還不太明顯,可用在戰鬥機上就很明顯了。二是製造成本高,限制了在戰時情況下大批次生產。三是故障率高,每艘航上至少準備了十五臺備用的發動機,以便隨時更換出了問題的發動機。最後,也是最明顯的一點,那就是帶來的高空效能對海航的戰機來說實際上並不是那麼重要。後來,唐帝國放棄了渦輪增壓技術(準確的說,應該是在戰時情況下暫時擱置了這一技術),全面改用機械增壓的發動機,就是因為這幾個原因造成的。
張鼐鼎的目標就是前方的日本第一航空艦隊。當他率領的機群飛越了空戰戰場之後,立即呼叫那些仍然在與日本機群纏鬥的護航戰鬥機。雖然攔截敵人的轟炸機群也是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可張鼐鼎並不想在沒有任何戰鬥機的掩護下單獨去突破日本艦隊的防空攔截網,那簡直就是去冒險送死(他並不知道,日本第一航空艦隊上空實際上沒有多少戰鬥機,根本就無法對他的轟炸機群構成致命的威脅)。
雙方在纏鬥了二十五分鐘之後,也就是在鄧子超率領的“太祖”號航母機群從戰場上空透過了之後,安士樂少校立即帶著執行護航任務的44架戰鬥機跟了上來。他們已經在開始拋掉了副油箱,可剩餘的燃料仍然可以讓他們在日本艦隊上空作戰飛行半小時之後再返回自己地艦隊。
另外18架“禿鷲”仍然在對付那些日本轟炸機與戰鬥機,他們的任務不是護航。而是專門拖住日本機群的速度,好讓返航的轟炸機群有足夠的時間在航母上降落,而另外的戰鬥機則可以及時升空。這是一道強加的命令,所有的飛行員都清楚這一點,他們在這裡多拖出日本機群一分鐘,那麼艦隊就多了一分希望。
在開始激烈地空戰中,“禿鷲”機群以1皓的代價至少擊落了22架“零戰”,23架轟炸機。具體的戰果還無法立即統計出來。因為戰場上太混亂了,很多飛行員在同時攻擊一個目標的時候都在重複計算戰果。不過,這並不是問題,楊士洪仍然小心的跟在了日本機群的後面。不得不佩服楊士洪的膽量與細心!
15分鐘之後,14架“禿鷲”撤出了戰鬥,他們已經用光了所有的彈藥,除非將飛機本身當作炮彈去撞擊敵人,不然他們就只能撤退,而談仁皓早就下了命令,除非在艦隊防空的時候戰鬥機可以用撞擊的辦法來攔截敵機。在其他任何時候。戰鬥機飛行員都不能亂來。談仁皓早就認識到了儲存有經驗地優秀飛行員地重要性。
激烈的空戰結束時,14架“禿鷲”換來的是整整26架“零戰”與32架轟炸機。也就是說,這一次攔截。就已經讓日本機群元氣大傷了。而這還只是第一關,後面還有兩道防空攔截線呢!
張鼐鼎並不知道這一戰果,當後方地那些攔截戰鬥機與日本機群脫離的時候,飛在最前面的張鼐鼎已經看到了前方的日本艦隊。而安士樂率領的44架“禿鷲”已經衝到了前面,正在蹂躪著幾架前來攔截的“零戰”。張鼐鼎感到很驚奇,因為他的視線範圍之內,僅僅就只有那麼幾架“零戰”在奮力突破護航戰鬥機的攔截,想來對付後面的轟炸機。而在整個天空中,根本就沒有張鼐鼎所想像的如同蝗蟲般密密麻麻地日本防空戰鬥機!
“第一‘翠鳥’小隊,第一‘魚鷹’小隊跟我去幹掉‘瑞鶴’號。其他的小隊分頭攻擊另外兩艘航母!”張鼐鼎立即就下達了進攻命令,“大家都跟上,別分散,讓我們給日本狗日的一點厲害看看吧!”
“小日本,爺爺給你送禮物來了!”
“狗日的,看準爺爺丟的炸彈!”
“送你幾條魚雷嚐嚐,狗日的別再躲進雲層裡去了!”
……
一群飛行員瘋狂的叫了起來。張鼐鼎也笑了起來,海面上日本戰艦上的防空火炮怒吼了起來,此時張鼐鼎沒有想到生與死。他所想到的,只是怎麼把自己座機肚皮底下掛著地那枚500公斤航空穿甲彈投到日本航母的甲板上去。
由張鼐鼎率領的四架“翠鳥”首先進入了攻擊航道。在幾乎就要到達“瑞鶴”號的正上空的時候,四架“翠鳥”幾乎同時開始俯衝。在他們進入俯衝航道之前,日本戰艦上的防空火炮幾乎無法對他們構成威脅。在近4000米的高度上,只有大口徑高射炮的炮彈才能夠夠得著他們,而在VT彈出現之前,大口徑高射炮的防空效率一直不是很高。
在壓下了機頭的同時,“翠鳥”的機身開始緩慢旋轉。這是控制俯衝航道的一種簡單的辦法。當然,也只有張鼐鼎這類技術高超的飛行員才敢在俯衝時讓飛機繞中心線旋轉,如果旋轉的角速度超過了每秒鐘三十度的話,那麼轟炸機就很難及時改出俯衝航道,將如同秤駝一般的砸到海面上去。
尖利的呼嘯聲實際上也宣告了“瑞鶴”號的大限到了。這艘航母在上次的海戰中逃過了一劫,可這次的運氣絕不會那麼好。幸運女神不會一直眷顧這艘航母的,張鼐鼎也絕不會讓自己再次失手!
第一批俯衝的四架“翠鳥”就將兩枚炸彈投到了“瑞鶴”號上。在不到十秒鐘之後,第二批四架“翠鳥”也從高空俯衝了下來,此時張鼐鼎剛把轟炸機改平,在拉起的時候,他還掃射了航母上的一個防空火炮的炮位。一分鐘之內,三批“翠鳥”都投下了炸彈,而且第一小隊的“魚鷹”也趁著日本戰艦應付俯衝轟炸機的機會。從海面上高速突破了日本艦隊的防空網,十一架“魚鷹”投下了魚雷,最後有九架逃了出來。
當張鼐鼎操作著轟炸機開始爬升的時候,“瑞鶴”號的甲板上已經冒出了濃煙,幾乎遮住了半邊天空。其他十一架“翠鳥”都成功逃了出來,沒有一點損失。那些護航的“禿鷲”在掃蕩了日本艦隊上空的“零戰”之後也加入了攻擊地行列。轟炸技術不高,膽子卻不小的戰鬥機飛行員都選擇了航母外圍的那些護航戰艦,開始將剩餘的炮彈傾瀉到這些戰艦的防空火炮上。以此掩護轟炸機突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