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齊豐此時不想退兵了,他在北疆呆的時間也太久了,這已經衝破了他忍耐的底線。他從來就沒有想過他會在北疆一呆就是五年。這五年他忍受了多少風霜雨雪,大風大浪。北部的胡蠻時不時地進行挑畔,搶走糧食棉花和馬牛,他為此進行了多少次的戰鬥,流過多少汗也流過多少血?但,他的皇父卻從未獎賞過,甚至連一句讚揚的話他都沒有聽到過。當此之時,他雖知道他的困難他的危險,但他只想鋌而走險了。
“將軍的好意本皇子領會了,只是本皇子不能如你所願。”
看著齊豐冰冷的臉,高赫覺出他的果決。這張本應年青的臉上佈滿了風塵,也許齊豐在北疆真的很辛苦。
“皇長子在北疆功不可沒,雖沒受到父皇的賞賜也是因父皇事務在身沒有閒暇。”
“將軍錯矣!父皇是非不清,黑白不分,偏聽偏信,已將後夏引到滅亡的邊緣,後夏滅亡已近在咫尺。我若再不清君側,我等都得成為呼延況的刀下鬼。與其被呼延況殺掉還不如殺奸佞而亡。”
高赫沉默了,他覺得齊豐的話不無道理。想當初,呼延況大軍兵臨城下,他不也是鋌而走險下了一次最危險的賭注嗎?不同的是:他的敵人是外患,而齊豐的敵人是他父皇寵信的奸臣,是對內作戰。弄不好會引發朝政不穩甚至國家大亂。也許齊豐本人沒有意識到。所以,他必須阻止他。
“皇長子意圖很好但後果不堪設想,你有沒有想到很多人會因為你的兵變揭竿而起?你有沒有想過許多盜賊會藉機搶錢莊搶民宅嗎?”
“說實話這些事我真的沒想到。但,我已顧不了這許多了。我的忍耐到了精神崩潰的邊緣我不想再看後夏亂下去。”
齊豐說這些話看似入理,高赫以為齊豐不過是以後夏的亂政為由篡奪皇位救出他的母妃沒想到他並非這麼單純:“皇長子此話說得很有道理,但你一定要顧全大局,不要因小失大,不要自己人打自己人做親者痛仇者快的事。萬一呼延況藉機會攻夏後果就不堪設想了。”
“二十萬大軍已集結在臨漳城,大丈夫不能言而無信拿二十萬大軍開玩笑。若此次退兵,今後再招集兵馬還有人響應嗎?我必須得撞一下南牆。”
“在下已經仁至義盡,皇長子自己權衡利害然後再定奪。告辭!”
“謝將軍忠告!”
齊豐知高赫站在全域性看事為後夏著想,但他決心已下不想改變。歇息半日後,齊豐認為將士們已有了士氣決定次日清晨攻城。高赫將齊豐的情況稟報皇上請皇上作決斷。
“他若不退兵你就打他!”齊野憤然作色,“看他有多大的能奈?”
高赫長途跋涉偷襲長安很是辛苦,不但沒有得到皇上的褒獎反被押在大牢,他心中一直很憤懣。如今,皇上的兒子來攻打都城他覺得他這個帥還是不掛的好。無論誰勝誰負他都是死罪。
“稟陛下,在下在獄中吃不好睡不好身心疲憊無力率兵打仗,請陛下恕罪。”
“也沒呆幾天啊?”齊野認為高赫不過是推託不想掛這個帥。
“在下偷襲長安回豫後,未得歇息就被羈押臨漳城在下沒有得到調整。”
“得,我也不與你廢話了。你若不率兵迎戰你就還回獄中,沒人可憐你!”
齊野耍起了威風讓高赫自選。高赫呢,**峻骨,朗朗硬氣,他寧可再蹲一次大牢也不做無謂的犧牲。
次日清晨,齊豐果然向臨漳城發起了強烈的攻勢,二十萬大軍將臨漳城團團圍住,齊豐的蕃兵們兵分四路在城東城西城北城南一齊進攻。
就在這時,江承澤率領二十萬中軍從蕃兵的背後對他們展開了襲擊。臨漳城上方的守軍配合中軍向城下的蕃兵放箭,箭駑如雨從上而下十分精準。從蕃兵隊伍裡傳來嗷嗷的慘叫聲,箭雨中,一排一排的蕃兵紛紛倒下,他們不知是防城上的箭還是防從背後刺來的長戟。蕃兵被包夾,眼見蕃兵再撐下去會一敗塗地,齊豐讓蕃兵們趕緊撤退。
“撤——快撤——”
齊豐聲嘶力遏地呼喊著,這時蕃兵們已亂了陣腳四面逃散。蕃將們攻打臨漳城的心太強,但他們沒有作好戰前準備,或者說這些蕃兵過慣了和平的日子根本就沒有進行過艱苦的訓練,所以,經不起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