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道士那一臉諂媚的笑容,我真是氣不打一處來,心中暗罵,心說老子不管了,愛咋咋地吧!
道士成功的將老龜從他頭上忽悠了下來,然而當他看到螢幕上顯示的內容後,他差點跳了起來。
老龜問怎麼了,道士一臉的尷尬,壓低聲音對老龜說:“那個,前輩,記者說得不錯,這確實不能訂,我剛才弄錯了……”
“什麼?”老龜頓時就火了,道士連忙解釋:“前輩,前輩,您聽我解釋…預訂的不是這個軟體,您先退出來……”
“放屁,你休想忽悠大爺,這些字雖然古怪,大爺卻也分得清,這幾個字分明是:快餐三百,包夜五百,你當大爺我瞎了不成?”
我們乘坐的這輛大巴人並不多,由於老龜的存在,我們特地挑了附近沒人的位置,然而老龜這一聲嚷嚷聲音極大,車裡的人頓時都聽到了那句‘快餐三百,包夜五百’,全都轉頭看向了我們。
與我們隔了三排座位的林巧兒和醫生也都神色怪異的轉過頭來,沒有人會想到說話的是隻烏龜,車裡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在了我和道士身上,我想要是此時地上有一個坑,我會毫不猶豫的鑽進去,這他孃的實在是太丟人了。
……
這只是一個小小的插曲,等道士滿頭大汗的教會了老龜打字後,總算把這位爺給打發了,接著剛才的話題,道士和我說起了一些和茅山相關的過往。
茅山是神州的一座道教名山,是道教上清派的發源地,地處江蘇省鎮江市句容市,被道家稱為“上清宗壇”,自古有“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之美譽。
茅山,其實是兩座仙山合起來的名字,兩座山分別為三茅山與句曲山。
相傳在漢代漢元帝時期,陝西咸陽一帶有三兄弟,兄長茅盈,二弟茅固,三弟茅衷,此兄弟三人看破紅塵,寫下“春日才看楊柳綠,秋風又見菊花黃,榮華終是三更夢,富貴還同九月霜”的感嘆,於是尋找仙山隱世修道。
兄弟三人走遍各大名山大川,最後於黃海之濱,見一高山,林木參天,綠廕庇日,芳草如茵,香茅遍地,頗有人間仙境之韻。
三人為此地之靈秀所吸引,於是選定此山作為問道之地,從此修道養性,採藥煉丹,濟世救人。經過多年的修煉,三兄弟終成正果,名列仙班,留下了無盡的傳說。
由是,後人於此興建三茅道觀,奉這三兄弟為三茅真人,稱此山為三茅仙山。其後慕名來山求醫問道者不計其數,當時啊,江南句容一帶正好在流行瘟疫,人們聽說江北茅山有三茅真人道法高超,醫術高明,能治百病,便有人前往請其出山濟世。三茅真人慈悲為懷,欣然前往,住在了句曲山華陽洞,治癒了無數感染瘟疫之人。
後來三茅真君仙逝後,人們感恩戴德,于山頂建立道觀,塑像供祀。此後,句曲山改稱南茅山,江北三茅山改稱北茅山,簡稱茅山。
此後,東晉著名方士葛洪於茅山抱朴峰修煉,楊羲、許謐也在此著立《上清大洞真經》,並創立了別具南方特色的教派茅山上清派。
真正繼承並將茅山發揚光大的人是陶弘景,這個人我們之前也提到過,在神州有跡可循的羽化成仙者裡,就有他的名字。
此人繼承楊羲、許謐所傳上清經,悉心搜求上清經失散的部分,編纂了專門記述上清派早期教義、方術及歷史的《真誥》、《登真隱訣》以及《真靈位業圖》等二百餘卷道經,弘揚上清經法。
經他及眾弟子數十年的苦心經營,上清派茅山宗漸漸開始成為了一個組織完備的教派,並在之後的歲月裡發展到了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