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我的那些歷險而言,這第三件事其實並不算太特別,就是和鎖妖湖那條千年魚魅有關的八卦。
我原本無心詳述的,可奶奶卻讓我把當時的情況詳細說上一說。於是我便把魚魅如何逼婚,又是如何退走的經過一五一十說了一遍,奶奶聽完後,兩條眉毛蹙得都縮排了額頭的皺紋裡。
沉吟半晌後,奶奶突然問:“小逸,你說那條魚魅曾提到過一個姓簫的道士?她有沒有具體說叫什麼名字?”
我一愣,心說奶奶怎麼問起了這個,忙答道:“沒有,她只說姓簫,而且聽她的意思,卿兒的母親似乎也是為了尋找這個蕭姓道人才失蹤的。”
奶奶聞言,只是嗯了一聲,然後就閉上眼睛,不再說話了。
就在我以為奶奶年紀大了,應該是累了,正想讓她去休息之際,她的眼睛忽然又睜了開,渾濁的目光直勾勾的盯著屋門後神龕中供奉的那尊巫童像,問了個毫不相關的問題:
“小逸,你還記不記得小時候偷看的那本傳記?”
“傳記?”我想了想,頓時明白了奶奶指的是什麼了,脫口問道:“您說的是那冊《平簫道人記事》?”
奶奶點了點頭,隨即目光竟又轉向了巫童像。
我卻被奶奶忽然提起的《平簫道人記事》勾起了童年的回憶。
我的童年有一半是在老家度過的,那時候既沒通電,更沒有電視能看,大把的時間都在和二虎等玩伴廝混,於是五歲的時候,我老爹便開始教我識字,到七八歲時,我已經能認全很多字了。
老爹的書很多,可多是那種我不喜歡也看不懂的易理經作,反而是奶奶那裡,有不少記有光怪陸離故事的書,奶奶不讓我看,我便悄悄的偷來看,其中就有一冊我最為喜歡的人物傳記,記載了一個道號平簫的道士大半生的經歷。
不知大家還記不記得,我曾經講過一個年輕人走夜路遇上餓死鬼的故事,便是出自那冊《平簫道人記事》,故事裡的年輕人,便是年輕時候的平簫道人。
這本傳記裡記錄了許多精彩而離奇的故事,當時奶奶看得緊,我只能趁奶奶不在家的時候,偷偷溜進奶奶房間,每次只看一個故事,絕不貪多。如此這般,花了近半年的時間,我才將這本傳記全部看完。
也許是我行事謹慎穩妥,奶奶並沒有發現我的小動作,而我也一直以為她至今仍不知道這個秘密,可現在看來,我實在是太天真了,姜果然還是老的最辣。
“嘿嘿,奶奶,原來您當年都知道啦?”
奶奶不知何時已經收回了目光,一臉溺愛的摸了摸我的頭髮,笑道:“臭小子,奶奶早知道啦,就在你第一次摸進房間的時候。”
聞言,我更是無語,感情那小半年我一直得手,不是因為我聰明,而是奶奶故意不戳穿我,難怪她老是在特定的時間出去。
我尷尬的笑了笑,也沒問奶奶當初為什麼不拆穿我,而是問起了她提及那冊傳記的原因。000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