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四爺來說,沈佳氏的家人他確實也有些看重,不過,在軍權方面畢竟不如烏拉那拉家,在地方官治上面,不如年家,而在京城貴族圈裡,人家也不如舒穆祿氏。
因此,見人家只願意一步一個腳印的,四爺也便不多說了,就如沈佳氏說的,人家的孫輩多照顧些吧。
原本沈老太太是想給兒子找京城官吏家的姑娘,也不用太高身份,四五品的官員嫡女便成,也算是門當戶對,畢竟她男人也是五品官,雖然只是五品,不過,畢竟是康熙哪兒掛了眼的,因此,她覺得,找個四品官的女兒也不難,誰叫她女婿是王爺呢?
不過,哪成想,沈老爹帶著兒子去了任上後,很快的幫兒子娶了媳婦,壓根沒同沈老太商量,等沈老太轉過來的時候,人家早就成親,據說還懷上了。
那時候沈老太那叫一個跳腳啊,還特地找沈琳來訴苦過。
沈琳雖然覺得自家老爹的動作是快了些,不過,對父母二人,她還是信得過沈老爹些。
你說京城那些官員的女兒哪是這麼容易侍候的,自家老孃別看她有的時候很兇悍,可是,心地善良著呢,萬一被媳婦吃下了,怎麼辦?
因此,沈琳也只是勸勸她,讓她看在孫子的面上。
沈琳的原話就是送子娘娘給你送孫子來了,萬一讓人家聽到你對兒媳婦不滿意呢?
人家一不高興,把你孫子收走了,到時候,你孫子就沒得抱了。
像扎拉芬和弘晝他們沈老太沒得抱已經很鬱悶了,倘若親孫子沒得抱,她得多傷心,因此,看在孫子的面上,她便也不糾結,也不再士氣低落了。
反倒是聽了沈琳的意思,打聽了些方子,然後讓人送到河道上,給兒媳婦補身子。
雖然沈老太有想過要去河道上,畢竟,哪兒都是大老爺們,她哪放心啊,不過,也給沈琳勸阻住了。
沈老太年輕的時候,身子骨便不好,現在看上去不錯,是因為在京城調理著,還有人侍候著,一沒心事,二不勞累。
她趕過去,先不說旅途的勞累,萬一又水土不服啥的呢?
到時候是她侍候弟妹,還是懷孕的弟妹侍候她啊?
而等自家弟妹生了個大胖小子的訊息傳到京城的時候,沈老太又激動了,她是打算,要麼她去河道上侍候媳婦做月子,要不讓媳婦做完月子來京城。
她覺得,讓媳婦過來最好,畢竟孩子還小,媳婦又沒經驗,可怎麼照顧呢?
而沈琳是覺得,小孩子最好讓他三四歲了,再來京城,倒不為別的,年紀大些,抵抗力總是好些,你說萬一旅途有個啥呢?
因此,又把沈老太太給勸住了。
應該說,沈琳的表弟們去了河道上,基本上都成了親,據說都不是那種望族,也不是有錢人,就是一般的書香門弟,沈琳倒也沒多說什麼。
自家老爹是個靠譜的,表弟們也是上讀過書,有過功名的,自己的婚事肯定也拎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