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我爹是漢武帝> 第一百六十九章 當怎麼打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六十九章 當怎麼打 (1 / 5)

高皇帝后,一直到漢惠帝、呂太后時期,冒頓漸漸傲慢起來,竟修書一封,派使者送給高太后說:“孤僨之君,生於沮澤之中,長於平野牛馬之域,數至邊境,願遊中國。陛下獨立,孤僨獨居。兩主不樂,無以自虞,願以所有,易其所無。”

其大意乃是:“我本是一個不能自立的君主,生於沼澤草莽之中,長於平野牛馬之地,曾經幾次來到邊境,一心想到中國一遊。而今陛下寡然獨立,我也是孤單獨居。兩國君主都不快樂,沒有什麼可以自娛,誠願以我之所有,以換取我之所無。”

這是赤裸裸的調戲啊,實屬國之大恥!

呂后詔陳平、樊會、季布等討論雪恥。

然樊會這邊剛義憤填膺表示征討,季布這邊就基於現實給呂后潑了一盆涼水。

呂后忍了,並低三下四寫了一封大意是自己年老色衰,實在不值得匈奴單于惦記,然後又奉上了和親的禮物。

文皇帝時候,匈奴又行征伐,當時文皇帝雄心勃勃想要讓匈奴吃吃苦頭,然適逢濟北王造反,不得不解散攻打匈奴之軍隊。

此後雙方更是你來我往相互征伐,甚至匈奴的騎兵都曾入侵到代地等處,屬實憋屈。

然形式比人強,文桓帝又忍了,不得不再次奉上額和親的禮物,以買邊境的安寧。

景帝時期倒尚算好的,匈奴只有小股勢力騷擾,並無大規模入侵的情況。

然恥辱的和親政策依舊施行著,令大漢國人無不憋屈。

一直到漢武帝登基之後,董仲舒的漢武帝重用,雖大漢與匈奴關係在大漢曲意逢迎的和親政策字之下,已經緩和了許多。

然高皇帝、呂太后、文皇帝時候的國恥,大漢歷代百姓均記得。

在公羊派“九世猶可以復仇乎?雖百世可也!”的感召下。

大漢復仇的心思依舊從未澹過。

因此便設計殺匈奴單于以報仇。

漢朝派馬邑人聶翁壹利用私自出塞交易之機,詐稱要出賣馬邑城以引誘單于。

單于輕信了,因貪圖馬邑城財物,就以十萬騎兵進入了武州塞。

漢朝埋伏了三十多萬大軍在馬邑城邊,御史大夫韓安國為護軍將軍,統率四位將軍以伏兵等待單于。

單于進入漢塞之後,未到馬邑,還離一百多里,看見牲畜遍野而無人放牧,覺得很奇怪,就攻下邊塞哨亭。

當時雁門尉史恰好巡邊於此,發現敵情,正退守此亭,單于將他捉住,要殺他。

尉史知道漢朝的計謀,因怕死就自己下亭來一五一十告訴了單于。

單于大驚,說:“我特麼就說哪有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兒?”御史引兵退去。

待出塞之後,單于密信的說道:“我能捉到尉史,真是天意。”

因此便封了尉史為天王。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