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一個新的問題擺在劉詢面前,坐在馬車上的劉詢,正在苦苦思索如何處理,這個問題就是劉胥移國,劉順之子劉璋,就藩遼東之事。
朝鮮現在已經分封給劉胥和劉璋,況且匈奴已經北逃漠北,遼東大地基本上已經可以安心種田了,不虞再有什麼外來威脅。
那麼移民遼東、遼西,就要提上日程了。
具體怎麼移民,怎麼安置移民,怎麼分配土地種子和農具,這些都是廟算所需要考慮的事情。
身為天子,劉詢只需要定下基調,發下錢糧,執行自有霍光等,大臣為他辦妥。
對漢室的行政能力和動員能力,劉詢還是信得過的!
漢室的歷史上,孝武皇帝劉徹先築滄海郡,後起交趾郡,最後修了朔方郡和輪臺城,前後移民幾近百萬,甚至,就連雲南那邊,孝武皇帝都派去了數萬移民。
在這過程中,孝武皇帝吊打了匈奴,輪了朝鮮和三越。
依然屁事沒有!
元光至元鼎年間的漢室強大無比,幾乎能在東亞橫著走。
要不是孝武皇帝腦袋被驢踢了,元狩年以後沉迷於修仙問道,大把大把的撒錢,還大修宮室閣樓,大興土木,恐怕漢室財政未必會被這些戰爭和移民拖垮。
即使如此,元封以後,孝武皇帝依然吊打了大宛,取走了大宛王的腦袋回家做紀念,滅了西域數國,與匈奴多次交戰。
從這些事實上,劉詢看出了,在漢室現行的軍國主義政體下隱藏的強大動員能力和組織能力。
當然,在古代中國,任何移民政策都需要一個強大的財政體系來支撐。
但相應的,劉詢也要找一條新的財源才行。
不然,搞到最後,府庫窮得都能跑耗子,他這個皇帝也就要被人架空當成傀儡了。
在這個世界上,不僅僅普通人需要錢,地主官僚需要錢,就是皇帝也一定要有錢!
沒錢的皇帝有多慘,劉詢可是清清楚楚。
旁的不說,崇禎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而當今天下,什麼東西來錢最快?
答案是鹽鐵。
再也沒有比鹽鐵利潤更高的買賣了!
當然,要是歐羅巴的羅馬人願意每年吃進一百萬匹絲綢,那又是另當別論。
可惜,這個時代,陸上絲綢之路坎坷無比,而所謂的海上絲綢之路,更是連影子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