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吉聽著,面無表情,但堅定的搖頭:“天子有詔,將軍進軍速度,每日不可超過六十里,大軍前後首尾距離不可超過三百里,此乃陛下嚴令,吾不敢不遵,望將軍明察!”
與張安世一樣,鄭吉也有業績壓力。
但是,現在他的使命與目的,只是為了一個事情——遵守和執行天子的命令,並取得勝利。
至於斬首多少?戰果多大?
有關係嗎?
有關係!
因為,這場戰爭就是因鄭吉,常惠等人而起。
但是,身為臣子,只能服從君命
況且,從情況來看,只要漢軍保持下去,匈奴人就會被一點一滴的逼到死角!
到時候,他們要嘛選擇放棄整個天山北麓,包括輪臺、尉黎、龜茲在內的土地,縮排西域腹地,天山以南的廣闊盆地中。
要嘛,在某個地方選擇與漢軍主力決戰!
而這兩個選擇,無論匈奴選哪一個,鄭吉都樂於看到。
張安世的提議,雖然看上去不錯。
但,卻可能有意外。
意外這種東西,對鄭吉來說,哪怕機率再小,也要避免!
這也是他多年在朝為官,鍛煉出來的心性。
不冒險,不冒進,忠實使命,嚴格執行。
而天子要的也是這個。
張安世聞言,臉色不免陰沉下來,對鄭吉油鹽不進的態度,感覺有些厭煩。
但,沒辦法,鄭吉不是一般可以拿捏的人。
他是天子欽使,而且是西域都護,是無法命令和以地位壓服的。
所以,張安世和顏悅色道:“這次,機會斷斷不可錯過,還請都護給陛下上書,說張安世有萬全的把握!!”
鄭吉想了想,與常惠等人交換了眼神,見常惠等人並不反對,才開口說道:“車騎將軍,下官這就上書陛下,但將軍在此期間不要有大的動作!”
張安世見鄭吉如此配合,便點頭應允。
尉黎,天山以北的小王國。
人口不過三萬,兵員不過兩千。
屬於西域典型的袖珍王國,在當年的大宛戰爭中,尉黎王國因和輪臺走的近,曾遭遇相同命運,為漢軍所破,其國王遁入天山之後的盆地,才得以倖存。
漢軍建立輪臺後,撤回國內,匈奴人出於監視和掣肘輪臺的緣故,從而扶持尉黎王復國。
但,復國後的尉犁,元氣大傷,從此淪為匈奴的傀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