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常惠帶人來到張安世面前,稟報道:“將軍,賴校尉回來了!”
“嗯?”張安世馬上道:“快傳!”
……………………………………
李陵看著自己面前的甌脫都尉,眉頭緊緊的皺起來。
“張安世真能忍啊!”他輕聲嘆道:“我都那樣了,他還是每日不足四十里的進軍速度,夠可以啊!”
對他來說,漢軍主力現在的抱團推進,幾乎是一個無解的bug!
因為匈奴主力,哪怕算上僕從國的軍隊,也才堪堪與推進的漢軍兵力相當。
但兩者的質量,根本不可同日而語!
漢軍主力中,可以進行野戰的精騎至少在四萬以上!
其他的步兵裡,可堪一戰的也起碼有一兩萬。
反觀匈奴方面,僮僕都尉的主力加上日逐王本部、別部的騎兵,總數量也就五萬不到。
但這只是紙面資料,實際上,匈奴軍隊和漢軍是兩個概念。
在過去,匈奴人根本沒有什麼常備軍的概念。
他們的傳統就是平時遊牧,有事聚集為軍,在各部首領、貴族率領下參戰。
也就是漠北決戰後,當時的尹稚斜單于痛定思痛,在趙信的輔佐下,開始了匈奴的勝兵建設。
但,匈奴窮!
根本維持不了大規模的勝兵。
哪怕先賢憚佔據的是富庶的西域,有無數僕從王國的人力物力資源可用。
也不過養了五千僮僕騎兵加上不到兩萬的本部騎兵。
剩下的,全是訓練不足,甚至連武器都是簡單的青銅鋌,甚至還有拿著石器和木棒上陣的人。
這樣的軍隊,在漢人面前是不堪一擊的。
哪怕是那些精銳的勝兵,其裝備與漢軍也是有著不小的差距。
旁的不說,漢軍早已經是全鐵器部隊,其精銳的玄甲軍,甚至是以精鐵乃至於鋼鐵為武器。
裝備的俱是強弓硬弩,騎的都是高頭大馬。
反觀匈奴,鐵兵器寥寥無幾,大多數人依然用的是青銅武器。
至於精鐵、鋼鐵刀劍與甲冑,那是隻有貴族和貴族們的武士才有資格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