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祥是個天才,但整場比賽卻並沒有表現出自己的天賦潛力。
他需要一個契機,只有在這個契機的刺激下,他的天賦和潛力才會兌現。
還是用博爾特舉個極端的例子。
眾所周知,他在短跑界的天賦,在這個世界上稱第二就沒人敢稱第一。
偶爾去做慈善,陪幼兒園的小朋友們比賽跑步,難道還會拿出奧運賽場上的勁頭嗎?
除非他是個傻X,否則這種事根本不可能存在。
這便是強大實力造成摧枯拉朽的碾壓。
稍稍動用一部分實力便能輕鬆獲勝,根本不需要發揮全部,更別提實力之外的潛能了。
而文祥遇到了跟博爾特差不多的情況,只不過前者是主動,後者是被動。
他天賦高,實力也夠,對他來說隨便玩玩的技巧便是大多數人難以企及的高度。
就算偶爾遇到幾個難纏的,稍微展現四五分實力也足以將對手打敗。
所以同博爾特跟小朋友比賽跑一樣,他戰勝過的所有人都算得上輕而易舉,哪怕是打破聶宇的紀錄。
只是長此以往,他實力之外的部分未被激發,更不可能去兌現,這才讓自己逐漸淪落成一個庸才。
那句老話怎麼說來著,跟臭棋簍子下棋,越下越臭,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文祥需要一個強大的對手,超越自己實力之上的對手,只有這樣的契機才能將他的潛力激發。
賽程大半,聶宇都在穩紮穩打,跟隨著文祥的步伐、跟隨他的節奏。
所以,文祥雖然有著極大的心理壓力,卻始終未能超越自己,展現出來的跑法雖然很快,卻沒有天才應有的那種才華橫溢的感覺。
而在此刻,在所剩不多的三個彎道中,聶宇在最後的關頭迎頭趕上將他超越,將他逼入絕境,這才逐漸超越實力,邁入潛能的門檻。
整場比賽,聶宇就如同另一個文祥,打敗了聶宇,就等於打敗了極限的自己。
被逼急眼的文祥迸發出凌冽的殺氣,讓在前頭領先的聶宇為之膽寒。
他回頭看了看後視鏡,感受著文祥的機車,感受著那份律動,心中有了股不好的預感。
“他要下殺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