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不得不提前感謝一下聯絡人,要不是他極有眼力見的讓物流把車送到僚東市,恐怕現在聶宇還得騎個二八大槓來學這門技術。
將機車的後輪卡在三厘米落差的縫隙中過彎,這種方法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
看著花裡胡哨,玄妙非常,竅門其實就兩個字——‘車感’。
車感到位,知道什麼時候踩後剎,什麼時候放開,自然是水到渠成。
車感不好,說破大天也是白搭。
這門技術,乃是謝飛偶然間發現的,險些付出生命的代價。
有次送貨的時候,天降大雨,他那輛破舊的機車,加上幾乎快磨光胎紋的後輪,打滑是不可避免的。
那時候他還沒有這麼牛X的技術,只能一邊小心翼翼的過彎,一邊仔細看路。
大雨影響了視線,積水也讓過彎變得異常的困難。
又趕上他貨接的晚,已經超時十分鐘,再晚下去,好評率就下去了。
Ps:諸位有送過外賣的,鐵定知道好評率是個什麼東西,有多麼重要,這裡我就不過多闡述了哈。
為了留存好評率,為了多點圓子,謝飛豁了出去,將機車騎得飛快。
車禍的發生大多是因為管不住自己的右手,很明顯,沒過幾個彎道,謝飛的後輪就飄了起來,緊接著,失去後輪抓地力的機車,徑直橫了過來。
那時的速度並不快,但也有足足七十。
通常情況,在護具穿戴整齊的情況下,低於六十五的速度出車禍的生存率比較大,但殘廢是肯定少不了的。
而高於六十五,基本上沒有什麼生還的可能。
剎那之間,謝飛的腦海裡就閃過一個‘死’字。
但,奇怪的是,在機車幾乎摔倒的時候,他莫名的感覺,後輪像被什麼東西托住一樣。
後輪的抓地力也漸漸恢復,有一定騎行經驗的他立馬進行一番緊急操作。
就這樣,他與死神擦肩而過,完成了第一次卡在縫隙中的滑胎過彎。
要不說謝飛是個瘋子,一般人經歷過這麼一次驚心動魄的事情之後,肯定在騎車的時候小心小心再小心。
但謝飛偏不,他非得搞清楚個所以然來。
所以,在後來,飛馳在盤龍嶺山路上的時候,故意停在出事的地方,在一番仔細觀看之後,看到了那塊極容易忽略的凸起。
那時候,他已經認識了大改師父,去他修理鋪保養的時候,大改師父鬼神一般的眼睛無比精準的在謝飛的輪胎上找到一個印痕,並得知了這件事。
後來,在大改師父有意無意的提點之下,謝飛將這門技術逐漸掌握,最終成了他跑山的武器。
他親自示範了一遍,將後輪卡在縫隙中,摩擦生煙。
濃烈的煙霧中,一臺機車飛竄而出,用無比詭異的過彎,刺痛著聶宇的眼睛。
一遍做完之後,謝飛向聶宇揚起了頭,一副得意揚揚的模樣,有點炫耀和顯擺的意味在其中。
那嘚瑟的意思有點明顯,就是在說,你聶宇指定不行。
這激發起了聶宇的勝負欲,行不行暫且不論,就謝飛這態度,行也行、不行也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