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蟲洞警示教育片> 《第二卷》第十七章:惺惺灑淚赴揚州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卷》第十七章:惺惺灑淚赴揚州 (1 / 2)

<!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經過兩日的航程,孟浩然、雲龘一行終於在陽光燦爛的早晨,到達心儀已久的揚州,剛一走下甲板,踏上揚州的土地,立刻就感覺出揚州的與眾不同。

揚州,又稱廣陵、江都、維揚,位於長江和京杭大運河的交彙點上,長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南連北接,山水相依,花紅柳綠,景色秀美。歷史上,揚州曾有過三次鼎盛,第一次是在西漢中葉,第二次是在盛唐到晚唐時期,第三次是在清朝的“康乾盛世”。尤以唐代揚州具有最鮮明的特色,其城市生活的多樣性和國際性,較之現代的上海猶有過之而無不及,是當時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國際化大都市之一,其繁華程度甚至已經超過了多朝定都的洛陽和京城長安西安)。

不僅揚州的地理位置重要,而且揚州的農業、商業和手工業也非常發達,出現了大量的工場和手工作坊,是南北糧、草、鹽、錢、鐵的運輸中心和海內外交通的重要港口,成為大唐首屈一指的經濟、文化、金融中心。

揚州,素來是人文薈萃、風物繁華之地,在它身上承載著許許多多,美妙絕倫、流傳千古的佳句。眾多的文人騷客,搜腸刮肚,極盡贊美之能勢,爭相揮毫潑墨,從不同方面稱誦揚州的昌盛與奢華。

曾同雲龘他們一道同生共死的詩仙李白,在其後遊覽揚州之時,由衷感慨揚州的風景如畫,妙伶如雲:

萬舸此中來,連帆過揚州。

送此萬裡目,曠然散我愁。

紗窗倚天開,水樹綠如發。

窺日畏銜山,促酒喜得月。

吳娃與越豔,窈窕誇鉛紅。

呼來上雲梯,含笑出簾櫳。

對客小垂手,羅衣舞春風。

賓跪請休息,主人情未極。

覽君荊山作,江鮑堪動色。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逸興橫素襟,無時不招尋。

浪漫的大詩人用大量的筆觸,細致入微、惟妙惟肖地描寫出揚州山水的秀美,以及此中嬌豔的萬千姿態,使人如臨其境,流連忘返。

晚唐著名詩人、文學家,在孟浩然之後隱居鹿門山、自號鹿門子的高士皮日休,描寫揚州運河借水通衢,巧奪天工,百舸爭流,功過千秋:

萬艘龍舸綠絲間,載到揚州盡不還。

應是天教開汴水,一千餘裡地無山。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裡賴通波。

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同為晚唐詩人的李紳則用一首七律,對揚州的自然風貌,以及市井繁華作了一個形象的總括:

江橫渡闊煙波晚,潮過金陵落葉秋。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