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白衣怒馬醉春風線上觀看> 第一卷:下揚州 第一章:向南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卷:下揚州 第一章:向南 (1 / 2)

開元六年,立春,萬物復甦。

立春時節,整個蜀地都侵在連綿的春雨中,而戴天大匡山旁的官道上,一隊身披蓑衣的學子走在上面,泥水將他們的靴子全部侵溼,但是隊伍中沒有一個人抱怨,整個隊伍還在有序快速的前進,帶隊的老者抬起斗笠看了一眼前方,但山中的霧氣已經瀰漫,老者看不清前方的路。

老者看了看身後的隊伍,發現學子們的狀態還算可以,沒有一個人抱怨,也就沒有多說什麼,老者將斗笠放下繼續無聲的帶頭前進。

眾人又走了半個時辰,老者發現前方不遠處有座灌口二郎真君廟,老者回頭對隊伍喊道:“前方有廟宇,大家走快些,今晚在此過夜!!”說完帶領著大家悶頭前行。

望山跑死馬,一刻鐘後老者才領著人走到這座廟宇,大家一看有了避雨的地方,立馬一擁而進將自己身上已經淋溼的斗笠蓑衣脫下,隨手丟到地上和牆角。

老者最後一個進了廟宇,看著殘破的正殿搖頭嘆息,二郎真君李二郎,乃李冰二子李二郎,縣誌上記載說李二郎人予聞清源,西川灌口神也,為人美好。因輔助李冰治水有功,蜀地百姓感念李家為蜀地消除水害,特為其束身立像,世代都有香火祭祀。

但因本朝尊崇老子,而道家在蜀地向來興盛,蜀地鶴鳴山又是道家正一派總壇,還有青徽派,丹鼎派這種數目眾多的的小門小宗,外加蜀地本身就是巫蠱的發源地,當地民眾多數信奉鬼神之說,加之朝廷有意縱容,從此蜀中道教大興,這也將道家神邸帶入蜀地供奉。

老者將身上的蓑衣斗笠脫下,交給旁邊的弟子,自己慢慢向神像走去,走到神像跟前看著神像,神像是面白無鬚的英俊少年,武朝大儒陸龜蒙記載“有溫而願哲而少者,則曰某郎,”二郎神在世人的形象是溫和白皙類的少年神的形象。二郎神以容姿出眾著稱於世

蜀地有些地方的二郎真君神像是三隻眼,而且中間的眼睛是立著的,天眼,就像上天的眼睛一般,邪惡無法可逃。三隻眼是這位神祗較為明顯的外觀特徵之一。

華夏各地的二郎廟裡,神像都有天眼是最顯著標志之一,關於第三隻眼,來源於古蜀王蠶叢,它是先秦征討蜀國殘留下的祭祀,而第三隻眼形成的條件是蜀人“崇目”的信仰。

《灌江備考》記載道:“二郎為蠶叢之後,故額上有一縱目。

在文化和宗教的交融中,這二郎真君也誕生三位,朝廷祭祀的李冰次子李二郎、道教正統則是趙昱趙二郎,與及民間傳說楊二郎(楊戩)。

老者想到這裡搖了搖頭,回身吩咐道:“餘休,你帶人將這裡打掃乾淨,看看能不能點上一堆火給大家取暖??”

身旁的弟子立馬躬身說道:“明白了,老師,我這就帶人去做!!”說完就轉身離開。

看著弟子們忙碌起來,老者走到後殿,荒草已經將通道全部阻擋,老者並沒有繼續向前,只是透過天井看著雨景,就在老者準備離開的時候,突然旁邊傳來話聲:“老先生,在此觀雨景,不知其景色如何??”

老者轉過頭看向發聲處,那是一堆稻草並未看見人影,老者微笑的說道:“只聞其聲,不見尊客,不是待客之道啊!!”

草堆中繼續傳出聲音道:“我非主人,何來待客之道??”

老者點了點頭接著說道:“既非主人,聽尊駕聲音也非長,難道佔其貴??”

草堆中繼續回答:“非也非也,也不佔貴,既然老先生非得相見,小子這就出來與老先生會面!!”說完草堆中就鑽出來兩個年輕人,在不停的拍打身上的茅草。

沒有了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