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相馬之法,先相頭耳:耳如撇竹,,眼如鳥目,上鹿下章脊、麟腹、虎胸,尾如垂帚。
次相頭骨:稜角成就,前看、後看、側看,但見骨側狹,見皮薄露,鼻衡柱側,高低額欲伏,臺骨分明,分段俱起,視盼欲遠,精神體氣高爽。
立蹄攢聚,行止循良,走驟輕躁,毛鬣輕潤,喘息均細,擎頭如鷹,龍頭高舉而遠望,淫視而遠聽,前看如雞鳴,後看如蹲虎,立如獅子,闢兵萬里,頷鼻中欲得受人拳。
凡馬不問大小肥瘦,數肋有十二、十三,四百里;十四、十五,五百里。旋毛起腕膝上者,六百里。
目中有童人如並立並坐者,千里;羊須中生距如雞者,五百里耳。本下角長一二寸者,千里頭如渴鳥者,千里馬初生無**毛,七日方得行者,千里;
尿過前蹄一寸已上者,五百里;尿舉如一足大者,千里;腹下有逆毛者,千里;蘭孔中有筋皮及毛者,五百里;眼上孔是也,蹄青黑赤紅白,硬如蚌,有隴道成者,軟口叉吻頭厚者,硬口叉淺者,不能食眼下無伏蟲及骨者,咬人;目小多白,驚後足欲曲,腕耳中欲促,凡馬後爾;足白者,老馬駒;前兩足白者,小馬駒。
這篇相馬經,是祖父還是越王之時,王府中的相馬之大家告知,祖父將其記錄在案,作為教育後世子孫之用,自己到十三歲時父親才親口告知自己,自己常常到東市去驗證,十有八回準確。
李拾遺仔細的觀察著眼前的這些老馬,發現這些馬在壯年時也只是用來託貨拉車,沒有一匹是可以用來征戰,想來也是益州在本朝開國之初傳檄而定,並沒有遭受過大戰,只有蜀西跟吐蕃接壤才有零星的戰事,蜀中承平已經百年。
李拾遺前前後後看了三圈,終於選到一匹合適的馬,這匹馬不管旁邊的馬如何鬧騰,都氣定神閒的安靜站立,不吵不鬧極具君子之風,而且眼大、圓潤飽滿有光澤,耳小而尖立,轉動靈活,李拾遺滿意的點了點頭,指著馬對馬三說道:“馬三哥,我就要這一匹了!!!”。
馬三看著李拾遺選擇的馬匹,愣了愣神,之後老臉憋的通紅,忍著笑說道:“客官,如果你選別的馬,馬三不會攔著,但是您選這匹馬,不行!!!”。
“為何不行???”李拾遺不解的問道。
“因為這匹馬是一匹瞎馬!!這原來是我家掌櫃的坐騎,後來因為馬疾雙眼失明,本來要被宰殺,可是掌櫃的會騎馬開始就騎它,所以不忍,就把它留在馬廄中,每天傍晚才牽出去溜溜,整個鎮子都知道,都誇掌櫃的仁義!!!”馬三解釋道。
聽完馬三的解釋,李拾遺滿臉通紅,一時間不知道是感嘆自己的出師不利,還是誇獎這家車馬行的掌櫃的仁義了,怎麼多年李拾遺還沒有出過怎麼大的笑話,臉紅了半天,李拾遺已經沒有了挑選的心情,轉身對馬三說道:“馬三哥乃是行家裡手,在下就請馬三哥代為挑選吧!!”。
馬三點了點頭表示答應,他認真看了看馬廄中的馬,隨即走進馬廄牽了一匹黑馬出來,對著李拾遺說道:“客官,您看這匹馬如何???”。
李拾遺看著眼前這匹馬,四肢有力,雙眼有神,唯一不足就是耳大、垂緩、轉動不靈,但是七貫錢能買到這個已經十分的好了,李拾遺滿意的點了點頭對馬三說道:“馬三哥我就要這一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