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互助社外,張無易對青少年和兒童也很看重,他可是知道青少年和兒童才是興夏會的未來,而這些人世界觀還沒有徹底形成,只要加以教導,必定是興夏會最忠心、最堅定的跟隨者。所以,張無易打算仿照後世成立了青年團和兒童團。
現在人員太少,猶其是識字和能理解興夏會宗旨的人太少,所以,這些部門的人選只能暫時從現有的興夏會員裡面兼任,而且只是一個框架,還沒有正式啟動,不過,就算如此,張無易也在苦惱人才太少。
第三才是最大的重頭,那就是分田地,農民對田地的渴望是無法用言語來形容的,為了田地,他們會從綿羊變成猛虎。莊家人兩萬多畝田地,在場四千多人,每人足可以分成四五畝。
當張無易宣佈要把莊家的田地分給所有人時,在場的人沸騰了,一個個喜笑顏開,高呼擁護興夏會、擁護興夏軍。
不過,一些人還是有些遲疑,因為興夏會算起來也就是那種替天行道的人組織,雖然殺了莊家的人,搶了他們的東西,但卻惹到了官府,官府是絕對不會放過興夏會的,華夏農民的小狡猾,讓他們既想得到田地,又希望沒有危險,所以,除了一些生活太過困難,遭受到官府、惡霸地主欺負的人已經決心跟著興夏會幹外,近一半人在旁邊說起官府不會同意時冷靜下來,歡呼聲低下去。
張無易聽到歡呼聲正在高興,但跟著歡呼聲低下去,他也看到一些人面帶懼色,立即明白那些人為何有這種表情,一時間,他也有點左右為難,要想在短時間聚集大量的人加入自己的隊伍,看來不是那麼容易,這些人雖然對莊家、或者說對官府、對土豪劣坤不滿,但千百年來百姓對官府的畏懼,讓他們根本興不起反抗之心,華夏的百姓是很純樸的、是溫順的,只要還有一口飯吃,他們就會忍辱負重,默默地承受苦難,現在,他要讓他們造反,他們當然畏懼了。
張無易也知道,此事不能操之過急,只是吩咐誰想要田就去互相社報名,只是加入互助社,每人可以分到兩畝田。
審判大會圓滿結束,張無易眼見天色已晚,吩咐大家先吃飯,然後休息。
第二天,張無易開始分發糧食,他只是先行宣佈,自有張含倉帶人去發放。
至於分田,一時間還做不到,因為先要丈量土地,還要登記哪些人可以得到田地,總之,要完成這項工作沒有十天半月是不行的。張無易只是成立了分田小組,由張含倉主持這項工作,至於工作人員倒不用擔心,自有人湧躍報名。
最後則是招兵,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張無易親自招收士兵。
作為後世人,自然知道士兵除了有思想,有訓練,有武器外,還要有一定的報酬才行,否則,軍隊總會出問題的。
張無易之前就制定了詳細的軍人待遇細則,士兵吃住、軍服免費,住就不用說,自有軍營,吃,則規定伙食標準,因為興夏軍的訓練很重,體力消耗很大,其標準很高,張無易標定,每天必須有肉,而且不少於三兩。除此之前,他改兩頓飯為三頓飯。軍服包括帽子、衣服,褲子,皮帶、襪子,布鞋和綁腿繩。因為工藝和造價問題,他只能簡單化,與後世八路普通士兵的服裝差不多,只是帽徽圖形是興夏會會徽,就是一個鐮刀加一個錘子和一隻毛筆,表示興夏軍是興夏會的軍隊。接著是軍餉,是按等級規定的,其中又包括三個部分,因為張無易制定了軍銜,所以軍餉由軍齡、職位和軍銜三個方面組成,軍齡很簡單,每多一年每月多一錢銀,職位是指士兵,軍官之分,士兵不說,官軍而從班長開始,一直到將軍、元帥,按職務發放。而軍銜則分為列兵,三等兵、二等兵、一等兵、下士、中士、上士、少尉、中尉、上尉、少校、中校、上校、少將、中將、上將、元帥分級,按各自的軍銜規定數量。總的來說,一名列兵,就是進入新兵營訓練計程車兵,以張無易的規定,以後有條件了,凡是招收計程車兵必須進入新兵營訓練三個月才能成為真正的軍人,訓練完成後,就自然成為三等兵,一年後是二等兵,兩年後是一等兵,如果有功,則會提前升級。列兵現在一月的總收入大概為一兩銀,每升一級,會多出幾成。
為了防止軍官喝兵血,張無易又制定了軍餉、物資管理制度,軍餉不會由軍官發放,而是由會代表和後勤部人員共同發放,會代表就是後世的政委,連級為指導員,營級為指戰員,團級以上為政委。除了由專人發放軍餉外,軍隊中一切軍餉、物資和用度必須公示,讓所有士兵監督,當然,這中間又涉及到宣傳制度,要讓士兵知道自己應該領多少軍餉,領多少物資,這又涉及到士兵的權力,張無易直接在軍隊中推行士兵執事會,由士兵推選出執事,維護士兵的利益。士兵執事會只受會代表的管轄,有權對長官的不公提出申訴。
總之,張無易創立的興夏軍,完全按後世的新式軍隊建立的,他相信,這種先進的軍事制度,必定能讓他的軍隊成為打不爛、拖不垮的鐵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