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大宋的變遷八零電子書txt下載> 第385章 天聖二年元日(四)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85章 天聖二年元日(四) (1 / 2)

閻文應定了定神,上前躬身行禮道:“陛下,臺灣府水軍送來報捷賀表,言稱臺灣水軍在南洋暹羅灣附近遭遇注輦國水軍襲擊,我軍奮起反擊,大勝敵軍。”

閻文應話音剛落,殿上一陣大譁,王欽若出列問道:“你且說說臺灣水軍如何跑到南洋去了?”

趙禎擺了擺手道:“王相忘了,此前三佛齊進貢時言稱屢屢遭受注輦大軍攻擊,懇請朝廷出動大軍支援,朕密令臺灣水軍前去察看三佛齊國所說是否屬實,如此看來三佛齊使臣未打誑語。”趙禎年少老成,先把事情攬了下來。

樞密副使張耆出列奏道:“陛下、太后,微臣以為,既然為秘密探察,豈可輕易與別國交戰,這贏了還好說,若是輸了可當真難看,無軍令擅自開戰,當按律嚴辦臺灣水軍。”

樞密都承旨夏守贇也出列符合:“臣以為張樞相所言極是,為將者當聽從朝廷號令而行,無樞密院之令擅自與他國交戰,如若挑起注輦與我大宋兩國大戰何人能擔此責,故當以違抗軍令、擅挑邊釁處置。”

兩人是典型的後黨,張耆本就是趙恆和劉娥之間拉皮條的,吳夢上次來京對夏守恩不理不睬,夏守贇當然要為兄長出氣。

話說北宋軍界用人確實有問題,兄長夏守恩是三衙管軍大將,而小弟夏守贇卻是樞密都承旨,如何能保證軍政和軍令嚴格分離?

樞密院的老大樞密使曹利用卻是唱起了反調:“陛下、太后,老臣以為,將在外君命有所不收授,當斷則斷,方為大將之才。諸位大臣在此處皆為紙上談兵,莫非臺灣水軍在萬里之遙坐看戰機稍縱即逝,或是被動挨打?若說等到上報朝廷批覆,注輦水軍早早就攻破了三佛齊國都。”

劉娥在簾子後面看著曹利用這個倚老賣老的傢伙老大不耐,這麼好整治整治臺灣的機會她怎麼會放過,偏生這個老傢伙來攪局,劉娥不待趙禎說話,直接問道:“諸位大臣有些什麼建言,都說說吧。”

張士遜雖然不喜吳夢,但自然要替自己主子出頭,出列奏道:“陛下、太后,微臣以為曹樞相言之有理,臺灣水軍遠在萬里之遙,臨敵機變是應有之意,怎可說是違抗軍令、擅挑邊釁,夏承旨此話殊為不妥。”

劉娥問楊崇勳道:“楊崇勳,你乃先帝跟前的老臣子,亦熟悉軍中之事,且說說此事。”

楊崇勳聞言頭都大了,此事擺明了就是要選邊站,他身為後黨一員,不能不表態,便吞吞吐吐的道:“陛下、太后,末將是步軍,對水軍實在是不瞭解,如臺灣水軍不尊軍令,擅自開戰,還是要懲戒的。”

後黨干將知制誥夏竦出列奏道:“國不可無法,軍不可無令,大宋無論禁軍、廂軍亦或水軍,均應令行禁止,豈可無令擅自開戰?

我大宋百萬大軍,若是人人如此,有樣學樣,豈不是如同匪軍一般,如何能守衛我大宋萬里山河?臣附議張樞相,應嚴懲臺灣水軍。”

參知政事呂夷簡內心在發笑,這捷報是何內容都無從得知,便開始站隊爭論,真是一群庸官,他素來心機深沉,輕易不發表意見,此刻也是無動於衷,緊閉嘴巴。

魚頭宰相魯宗道卻是一陣為難,他想幫臺灣府說好話,但是臺灣府未得軍令,擅自開戰,實為不對,剛直的魯宗道是隻認原則不認人的,當下也閉口不言。

閻文應白高興了一場,站在殿中尷尬十足,趙禎坐在龍椅一陣發急,正想著如何為自己的老師辯解。

臺階下的王欽若到底老成幹練,俯身奏道:“陛下,太后,如今還未見到臺灣水軍之奏章,南洋情況未曾清楚,草率斷言未免不妥,不妨先將奏章念來,請陛下、太后及諸位大臣聽完再論。”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