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大宋的變遷八零電子書txt下載> 第329章 朝議交子(上)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29章 朝議交子(上) (1 / 2)

轟轟烈烈的春闈落下了帷幕,貢院在緊張的批閱試卷,大宋朝廷卻又迎來了一件大事,朝議在川蜀之地發行交子。

其實在一代名臣張詠知益州成都)時,交子已經開始發行,這也是被逼不得已才發行紙幣。

宋初因後蜀抵抗大宋朝的征服,太祖皇帝一怒之下將蜀地的財富全部掠奪至京師的內府,且不許銅錢入川,傳言當年載著金銀珠寶、錦緞、銅錢的去東京城的貨船在大江上綿延百里。

此番暴行直接導致蜀地銅錢大量短缺,繁榮的商品經濟又需要貨幣來交易,迫不得已的情況下蜀地只得鑄造鐵錢來交易。

大的每千錢二十五斤,中等的應系折二錢)十三斤,且鐵錢最低時兌換銅錢是十比一的匯率,隨便買些商品便要拖上一大車鐵錢。

後來太宗皇帝放鬆了對蜀地銅錢輸入的限制,且準備在蜀地設定錢監,鑄造銅錢,可一直未能在蜀地找到銅礦,導致銅錢暴漲,鐵錢暴跌。

益州路轉運副使聶詠和轉運司判官範祥謊報朝廷稱“民樂輸銅錢,請歲遞增一封,後十歲則全取銅錢”,結果本來已大幅下跌的鐵錢頃刻之間又跌了好幾倍。

而聶、範二人和許多官吏將自己的俸祿裡的銅錢拋向市場,大發橫財,平民百姓們為了按比例交納賦稅中的銅錢,連盜墓、毀壞佛像的事情都幹了出來,不少百姓被害的家破人亡。

之後朝廷收到益州知州辛仲甫的高發奏疏,才嚴懲了這兩個狗官,規定川蜀一地之賦稅不再徵收銅錢。

張詠知益州後,約在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他下令成都16家官商聯合用楮樹皮紙印刷憑證,上有圖案、密碼、劃押、圖章等印記,面額依領用人所交現款臨時填寫,作為支付憑證流通。

存款人把銅錢交付給鋪戶,鋪戶把存款人存放銅錢之數額臨時填寫在用楮紙製作的卷面上,再交還存款人。

當存款人提取銅錢時,每1000文收手續費30文,這種臨時填寫存款金額的楮紙券便謂之“交子”習慣稱為“交子”,又名“楮幣”,此時的“交子”只是一種存款和取款憑據,而非貨幣。

然而後來有商賈不講信用,經濟拮据或破產時不能兌付鐵錢,交子面臨巨大信用危機,隨之走入低谷。

大中祥符末年1016年),即吳夢穿越大宋的那年,益州轉運使薛田上書朝廷請置官營交子務,以榷其出入,保證百姓對交子的信心。

誰知此事因真宗皇帝生病而擱置,到了天禧末年1021年),益州知州寇瑊為免除民間糾紛,卻誘逼商賈的交子鋪關門大吉,並上書朝廷請求強制關閉交子鋪。

北宋朝廷對發行交子一事極為慎重,乾興二年十月中剛辦完趙恆的喪事,劉娥就將寇瑊這個沒有金融頭腦的知州調回京師,而讓薛田接任。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