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戰爭世界姚貝娜完整版> 第四十九章 利益交換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十九章 利益交換 (1 / 2)

收到訊息後,特魯尼立即召開了緊急會議。

只不過,特魯尼非常清楚,沒有任何理由阻止華夏派遣戰艦去兩河國撤僑,畢竟這是以保護人權進行的軍事行動,有國際法保證,也會得到國際社會的支援。問題是,華夏海軍需要傾巢而出嗎?

撤僑只是名,給花旗海軍制造麻煩才是實。

要知道,波斯灣就那麼大個地方,在華夏特混艦隊的幾十艘戰艦衝進去後,哪還有供花旗艦隊施展拳腳的空間?航母在出動與回收艦載戰鬥機的時候得全速航行,如果以最大規模出動,一次所需的時間超過一個小時,即需要數十海里的海域供航母機動,而波斯灣全長不到一米,最寬處只有三百多千米,最窄處不到六十千米。在如此狹窄的空間內,肯定無法容納數艘航母。

其實,也正是受此限制,率先到達的第四艦隊才沒有進入波斯灣,不然早就衝進去了。要是華夏海軍的特混艦隊搶先一步進入波斯灣,花旗海軍跟進去,那不是自找麻煩嗎?

當然,受此影響,登陸艦隊也無法進入波斯灣,因此安排第1陸戰師在霍梅尼港附近登陸的作戰行動肯定得取消。如果運送陸軍重型裝備的船隊也受到了影響,那麼花旗就可以放棄地面戰爭了。

在會議上,特魯尼諮詢了亨克爾,詢問有沒有其他撤僑手段。

亨克爾的回答很簡單,就算有,華夏也不會採納。顯然,花旗沒有任何理由幫助華夏撤僑。關鍵就是,在過去幾年裡,華夏與兩河國的關係很親密,經貿往來非常頻繁,華夏企業在兩河國攬下了很多工程,只是相關的工程人員就有數千人,此外還有上萬名小商人,如果把遊客也算上,那麼滯留在兩河國的華夏公民超過兩萬。雖然兩河國的華僑不是很多,但是也有幾千。如果用飛機來撤僑,至少需要動用上百架b747與a380這個級別的航班,花費將高大數十億綠幣。就算特魯尼願意掏這筆錢,沒有正當的理由,國會絕對不會准許聯邦當局這麼做。

此外,在外交上也肯定行不通。

顯然,辦法只有一個,即阻止華夏特混艦隊進入波斯灣。

先不說有沒有理由,只要能拖住華夏特混艦隊幾天,等到花旗軍隊進駐巴士拉,並且發動地面進攻,再透過外交途徑與華夏當局交涉,比如為兩河國的華夏公民與僑民的人身安全必要的保證,或許能讓華夏當局回心轉意,至少華夏不能以撤僑為名把四艘航母強行塞入狹窄的波斯灣。

問題是,能夠阻止華夏特混艦隊進入波斯灣的只有花旗艦隊。

如果派第四艦隊去攔截華夏特混艦隊,攻打波斯的作戰行動必然受到影響,也就未必能夠順利發動地面戰爭。

針對這個問題,國防部長提出了一套方案。這就是,首先用潛艇威懾華夏特混艦隊,設法讓華夏特混艦隊降低速度。如果能拖上幾天,那麼第四艦隊就能在完成登陸前的打擊任務後轉身對付趕來的華夏特混艦隊。因為在這個時候,第四艦隊必須撤下來休整,無法繼續執行作戰任務,所以跟華夏特混艦隊對峙並不會影響作戰行動。與此同時,陸戰隊在第六艦隊的支援下發起登陸行動,

陸軍也同時發動進攻。如果華夏特混艦隊知難而退自然是再好不過的事情,哪怕華夏特混艦隊沒有就此撤退,也能透過正派空軍的作戰飛機與提高轟炸機的出動率彌補打擊能力上的不足。只要陸軍與陸戰隊能夠按照計劃完成任務,那麼在大規模地面戰鬥結束後,就可以讓國務院與華夏當局溝通,透過協商的方式讓華夏放棄由特混艦隊去兩河國撤僑的行動。

顯然,這套方案裡面有很多漏洞。

比如,第四艦隊能不能在進行休整的時候拖住華夏特混艦隊?還有,在跟華夏特混艦隊對峙、甚至是對抗的情況下,第四艦隊還能按照計劃完成休整嗎?哪怕華夏知難而退,第四艦隊就能夠及時返回波斯灣,替換下耗光戰鬥力的第六艦隊?如果行動失敗,到底是讓第六艦隊從波斯灣裡撤出來,還是被華夏特混艦隊堵在裡面?要是對峙演變成為對抗、甚至發展成為衝突,又該怎麼辦?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