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請忽略我的帥氣英語> 第二百七十二章 粉絲經濟和偶像市場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七十二章 粉絲經濟和偶像市場 (1 / 3)

“國外渠道?”

張嶸想了想,問:“您是想擴大偶像業務?”

“沒錯。”

曹凱正坦然承認,同時眼中微微透出一絲驚訝。

張嶸居然能直接想到這一層,他還是小瞧了這小子。

認同的點了點頭,張嶸沉吟:“金世佳公司業務的主體就是偶像藝人的運作,在這一塊公司的實力還是挺強的,和霓虹、朝國的大型經紀公司都有合作,我當初還去朝國公司訓練過一年……”

說到這裡,他頓了下,不解問:“您公司不是也有偶像業務嗎?為什麼捨近求遠,還要冒著風險對金世佳出手?”

曹凱正沒有回答,而是反問:“你對粉絲經濟和國內偶像業務市場有多少了解?”

“瞭解不多。”

張嶸搖搖頭,疑惑問:“為什麼要問這個?”

“你也是偶像藝人,我想聽聽你對市場的看法。”曹凱正沒有放棄這個話題。

沉吟了下,張嶸正色說:“那我就簡單說說我的理解吧!在我看來,粉絲就是整個娛樂行業的基石,古往今來,無論是戲曲歌劇,還是文學繪畫,靠的都是忠實觀眾,也就是粉絲的追捧。

既然是粉絲經濟,那肯定要用經濟學的思維去理解。

偶像的本質就是娛樂商品,粉絲就是商品的購買者,本質上還是買和賣的關係。

這和傳統企業也並沒有太大的區別,一是生產,二是銷售,能賺錢的只有這兩個,其餘都是消費者。

生產端就是像金世佳還有曹叔叔您這樣的經紀公司,批次製作偶像藝人,花錢捧,吸引粉絲,聚攏流量,然後透過音樂影視作品、綜藝節目來變現,或者直接用周邊來收割粉絲。

銷售端就像是國內三大平臺這樣的渠道方,他們提供平臺,製作影視作品、綜藝節目來吸引粉絲,聚攏流量,然後掙廣告商的錢。

對於平臺而言,廣告商就是它們的粉絲。

國內的偶像產業發展得比較晚,不過發展的速度很快,加上市場也夠大,就規模而言,已經超過霓虹國和朝國,成為亞洲核心了。

霓虹國的偶像文化更偏向陪伴成長和粉絲養成的模式,核心是打造人設,然後從舞臺到生活的全方位扮演。

這種模式的優勢是粉絲粘性極高,職業生涯更長,一旦培養出頭部偶像以後,收益非常可觀,一掙就是十幾二十年。

但缺點在於對偶像藝人的要求比較高,需要長時間維持很好的個人形象,比如戀情是絕對不能有的,一旦曝光就玩兒完。

朝國的偶像文化更偏向於唱跳歌手,核心是美貌與實力並存的偶像個人或團體。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