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橫明豎隱玻璃幕牆是什麼意思> 第536章 足利名人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536章 足利名人 (1 / 5)

菲利普得到的訊息,都是方書安想讓他知道的部分。

尤其是價格之類的資訊,方書安可沒打算騙他,都是實打實的數字。

老人傳下來的話,如果撒一個謊言,就需要用更多謊言來彌補。

所以方書安告訴他的都是實話,只不過時間上有一些交叉。

兵器上交的價格,放在三年前,都沒有問題。情況從去年開始,已經有了很大變化。

只是沒有幾個人知道而已。

畢竟,武器從作坊是生產乃至分散上交變成大工坊生產以後,成本核算就是工坊幾個核心人員清楚。

別人根本猜不透,也只能根據此前的工藝和經驗進行猜測。

以前,箭桿之類的材料,有武器作坊生產,也有工匠上交。工匠上交部分,都是按照此前核定的價格結算。

純手工的年代,箭桿耗費的工時並不少,所以價格定得不算低。

在工業化面前,箭桿的價格直接跌到谷底。

不少手工匠人都直接被徵發到機器工坊,承擔其中關鍵環節,而其他工匠,則轉到相關上下游行業,比如說木匠,再比如說造船。

反正雖然有了依靠水力帶來的初級機械化生產,卻並未造成手工業者的大規模破產。

一方面固然是因為,大明內在消費需求在不斷增加,另一方面就是,出口不斷擴大。

前幾年,方從哲主導適當開海禁,瞬間便令杭州和泉州廣州的貿易額翻倍。

此前人們都是偷偷摸摸在灘塗交易,小舢板運貨,能運多少?

現在這些優良大港口能光明正大的做生意,能拿到陽光下的交易量也就蹭蹭的上漲。

此前偷摸著幹,或許能規避一部分關稅,可惜啊,帶來的不便還有被查抄等風險,並不比給市舶司繳稅來的更有優勢。

現在製作同樣的箭支或者是兵刃,質量比以前好,費用卻降低一半以上。

所以啊,菲利普以為,方書安是在打折促銷,其實是雙方都賺了,而東印度公司那些人,還以為有大便宜而沾沾自喜。

不過麼,他們並不是唯一被套路的人,東瀛那些大名們,心裡更高興。

自從豐臣秀吉兵敗潮鮮,東瀛政權到德川家族手下,表面上看,又回到了統一的局面。

實際上,因為德川家康的政策,親藩大名和譜代佔據了大量富庶和重要的土地。

因此,很多大名並不滿足於現狀,此次彼伏的叛亂從不曾少。

作為在親藩大名和譜代大名之外的大名,尤其是那些有能力之輩,自然不會心甘情願的蝸居偏僻地方做自己的小地主。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