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
全麥麵包的口感大抵是欲仙欲死,尤其對兩個東方人來說。範小爺以前沒見過地道的德國貨,今兒本想買來嚐嚐鮮,結果倆人都糾結了。
他的胃糙,勉強啃掉了一隻,丫頭不行,嚼幾口就扔了,光挑著香腸吃。
“小穎起來了麼?”他喝了口咖啡,強壓住那種粗礪的不適感。
“都起了,誰像你這麼沒心沒肺的?”範小爺斜了他一眼。
“呃……”
褚青有些抱歉,他明白夥伴們的情緒,閉幕了,還有希望拿獎,擱誰誰興奮。而自己呢,不能說全無期待,但肯定沒那麼高漲。
拍了好幾年戲,參加過大大小小的頒獎禮,有的得償所願,有的當頭一擊,怎麼著也能看開點了。
當然,範小爺絕不這麼想。
這可是柏林,這可是歐洲,這可是三大電影節!這是一位演員,特別是亞洲演員或許終生都無法企及的偉大目標。
如今有機會實現了,怎麼可能還裝模作樣的淡定自若?
所以吃過早飯,她給他穿上西裝,繫好領結,又仔仔細細的檢查了一遍。之後,就像妻子送丈夫出征般,破天荒的,那麼溫柔的抱了抱他。
……
其實三大展都有一種蛋疼的尷尬:開幕的時候,你會看到大批的好萊塢明星在紅毯上搔首弄姿。但閉幕的時候,這個數量起碼要減去三分之二,僅有少部分的人會留到最後。
原因很簡單,那幫貨就是跑來賣電影票的,亮完相就閃,至於得獎與否,你以為他們真在乎?
就像《時時刻刻》,妮可基德曼早沒影了,就剩導演史蒂芬戴德利孤零零的撐場。還有《改編劇本》,尼古拉斯凱奇也特麼消失了,留下同樣苦逼的斯派克瓊斯。
真正願意陪柏林走完一程的,是那些不太紅的實力派演員,以及歐洲咖。
比如薩姆洛克維爾,這哥們演技精湛,可在好萊塢頂多算二線。此番憑藉喬治克魯尼的導演處女作《危險意識》,成為影*帝大熱門,他巴巴的等到了閉幕式,自然渴望摘得桂冠。
有人不屑一顧,有人視若珍寶,莫過於此。
美國佬集體尿遁,苦逼的是記者,他們都找不到足夠的明星來刷頭條。今兒一早,這些人便齊齊守在凱悅酒店的大廳,有點飢不擇食的感覺,逮著一個算一個。
“請問貝克先生,您對《再見列寧》拿到金熊獎是否有信心?”
“嗨,斯蒂芬,如果女演員獎頒給了《時時刻刻》,你希望那個人是誰,妮可?梅麗爾?還是朱麗安尼?”
兩位導演忙著去參加釋出會,腳步不停的擠過圍堵人群,亦沒給出明確態度,只是曖*昧的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