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戴著副厚眼鏡,站在櫃檯後面,面帶笑容,卻十分詭異。周圍的光線特虛,晃得一切很不真實,連東西都看不太清。
王昱把機器架在他對面,再無第二名演員,就這樣開拍。
“當!”
一個可樂的空罐子被扔到櫃檯上,滴溜溜的滾到邊沿。姜聞縮在機器旁側,操著方言問道:“那看林子的,常來你這兒?”
“常來常來!”
“那你賣他多少錢一罐?”
“嘿嘿……”
那人湊近鏡頭,臉部忽地放大,怪笑道:“我賣別人兩塊五,賣他得放點血,三塊四!”
“那你算算,他一共在你這買了多少錢的水?”
姜聞的語調基本是平的,似沒有半點感情色彩,再配上如此情景,不禁讓人毛骨悚然。
老闆則翻出賬本,噼裡啪啦的打著算盤,道:“從十月十二號開始,到這個月的十五號,三十四天,買了二百二十三塊。還有些蠟燭油鹽醬醋的,那賺不了幾個錢!”
“咔!”
他喊了停,拍手道:“老哥不錯,咱再來一條成不成?”
“成!成!”那演員連連點頭。
話說在《兇犯》的原著中,作者寫了一個很關鍵性的人物,派出所所長老王。
在狗子殺人後,他第一時間趕到村裡,調查取證,問遍了相關村民。但村裡人或畏懼孔家的勢力,或已被其洗*腦,竟然一致將狗子視為仇人。
當真相浮出水面後,縣裡極力掩蓋,而結尾處便是,老王打算去省裡告狀——因為他也曾是名軍人。
如今到了姜聞手裡,就把這個人物完全虛化,不露臉,採用主觀鏡頭拍攝——類似《蘇州河》中的攝影師。
老王從義士變成了最冷漠的觀察者,以他的視角,去看那個更加冷漠和畸形的鄉村社會。
而那些村民的證詞,姜聞將其提煉、濃縮,又借鑑羅生門的手法,讓影片的前半部分撲朔迷離。再穿插大量的倒敘、插敘,隨著老王一點點揭開真相,最後定格在狗子的三聲槍響。
那些小配角中,比較重要的是老闆筋、老七叔、村長媳婦兒、厚眼鏡等人。他們的扮演者,都是褚青從京城帶過來的,名聲不顯,實力卻很堅挺。
至於別的龍套,劇組便當地招募,省事兒,還便宜。
姜聞在拍他們表述“真相”的時候,用了種特有想象力的方式。色調灰暗,偏偏燈光打得雪亮,如此就呈現出一種戲臺的效果。
同時,他要求那些人的表情、語氣盡量誇張,大段大段的方言和動作,像極了戴著面具的小丑,努力演著連自己都可笑的人生。
對於這部分內容,拍攝的進度很緩慢,比不得男女主角狂刷演技,導演得不時的指導,調整,一場戲NG二十幾條是常有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