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想,從第五代冒頭到2000年上半年,大大小小的影展都算上,掰著指頭數數,拿過帝后的華人演員有幾個?
十七個!
更主要的是,拿獎的那些人,要麼是老前輩,像趙麗蓉;要麼是大咖,像鞏麗;要麼是港臺巨星,像曼玉。
而周遜才多大?
26歲!
如此,她未來的路線就很清晰了——國內新生代演員的領軍人物。
這個FLAG,還是有立的價值。所以李曉婉收到訊息後,馬上召集公司人員開會,定製了一整套的宣傳方案。
她現在力捧的就兩位,周遜和陳昆,鋪開大路往前飈,資源傾斜的特豐厚。而且倆人正準備拍部電視劇,叫《像霧像雨又像風》,順便還能打打廣告。
方案定下,還有個麻煩事,就是褚青,該怎麼個尺度?
完全不說吧,人家也是共同參演的,還拿了最佳男演員;可要說吧,老覺著這孫子像沾光似的。最後,只好折中,提及,但不誇讚。
從寫作結構上講,這叫,背景介紹……
有公司和沒公司的區別就在這,有經紀公司為你打理,無論好事還是壞事,都會有專業公關來幫忙刷粉。
褚青這種跑單幫的,就只能刷大白。
周公子在巴黎又呆了一天,配合主辦方宣傳採訪,《蘇州河》在法國的首映也定了,10月11日。
6日中午,她終於回到京城。時差還沒倒過來,就要馬上到公司,接受慘無人道的圍觀。
李曉婉動用了幾乎所有的媒體關係,包括京城的幾家主流紙媒,以及初成勢頭的入口網站,甚至還有家黨報摻和進來。
周公子從容,or累得不想多說,坐在臺子後面,對著十幾家媒體的記者,有條不紊的一一回答。
先聊了聊獲獎的經過和感受,又回顧了下自己的從影歷程,最後談了談下一步的發展計劃。還是很有料的,因為她當紅,《大明宮詞》正在熱播,臺灣那邊已經先轟動的《人間四月天》,也即將在國內播出。
記者們知道讀者愛看什麼,問的都在點上,李曉婉在旁邊陪著,相當滿意。
直到快結束時,一個哥們邊往包裡裝採訪本,邊隨意的問了句:“那你打算怎麼把這個獎盃給褚青?”
“我,我想……”周公子眨眨眼睛,放棄了,她說不出。
李曉婉忙接道:“我們一定會找個穩妥安全的方式,把獎盃送到他手裡。”
採訪結束,李曉婉去送幾個關係較好的記者,同時交流下稿件的必備要點。
周公子獨自坐在哪,一手拄著臉頰,一手摩挲著桌子上的獎盃,指尖順著長長的金膠片,滑到鐵塔鏤空的支腳。
她笑了笑。
僅僅需要一個合適的理由,自己就能跑到汾陽去,親手把獎盃給他。
但是,她一個理由都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