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盤子,元青花的!”網友硯臺。
“誰出屎?”網友九妹。
“……”網友晴晴。
“擱淺,你是喜歡胖超的吧?不然為毛總喜歡黑他?”網友央妹。
“Yo…………”網友檸檬。
“檸檬叔用錯了,搞基才用Yo!”網友小堇。
“啊咧?擱淺不是我們群第一帥哥麼?”網友飄姐。
戛納那邊的訊息一出,通宵守在電腦前的那群夜貓子,頓時嗨皮起來。四大入口網站連夜做稿,直接掛在了娛樂版頭題。
其實也沒啥乾貨,就是現場的幾張圖片和簡短評述。
……
“稿過來了沒有!”
“過來了,圖片還得等!”
“抓緊抓緊!”
“哎,這張不行,有沒有捧杯的照片,再問問那邊!”
網路很輕鬆,真正發瘋的是紙媒。以往凌晨兩點鐘,通常已經定稿排版,送去印刷了。今天就為了等訊息,多少報社的編輯都在趕工。
現場記者一傳回稿件,這邊就往做好的模版上套,又急慌慌的填充內容。這只是第一手的資訊,接下來還要回顧過去,暢想未來,主題專訪,問問親朋好友對當事人的印象巴拉巴拉。
起碼五天內,娛樂新聞都不用愁了。
可以說,近二十年來,無數的華語電影人都以三大展為畢生目標。很簡單,從《紅高粱》到《霸王別姬》,從《悲情城市》到《花樣年華》,華語電影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正是靠它們才一點點捧起來的。
當然,等內地市場蓬勃興盛的時候,咱們雖然每年都去蹭紅毯,但關注度更多的是放在本土。金像、金馬一LO到底,三大展的份量也沒這會牛掰。
不過現在,你掐指頭算:包括92年鞏麗的威尼斯;94年葛尤的戛納;94年夏宇的威尼斯;2000年梁朝韋的戛納;2003年,褚青的柏林。
再加上張蔓玉,92年的柏林和04年的戛納,這是雙冠。
整整幾十年,一共就7座表演獎盃,而如今,褚青又刷了一座戛納,說載入史冊也不為過。
要知道,他才三十歲啊!
…………
“嘩嘩譁!”
在似乎掀翻棚頂的掌聲中,褚青繫好了一顆西裝口子,大步邁上梯階。莫妮卡站在舞臺邊,引著他一起走到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