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沒有,您可能多慮了,我絕對知無不言。”他笑道。
“……”
陸偉看了他幾秒鐘,也笑道:“那好,就不耽誤你時間了,回去吧。”
“哦,您也早回。”
褚青轉身,一步步的拖向外面,那鞋子摩擦著地板,沉而枯槁。
國內沒有辦競賽類電影節的環境,也沒有藝術片生存的空間,所以他講市場,講商業,講利益,步步為營,小心翼翼,只為爭下這點火種。
他講了很多話,但有更多的話沒有講。
比如,他最想說的是:我們這代不行,如果做點什麼,還有第七代、第八代的電影人,可能會將華語電影帶上世界巔峰。
如果什麼都不做,連這一絲希望都沒有。
…………
到了第三天,褚青的工作終於到了尾聲。影視圈從始到今,大概沒有一個顧問的角色,能像他這樣心力交瘁。
今天的內容就輕鬆許多,都是細節的注意事項,他梳理多年的參展經驗,一共寫了三十條。
“最好成立專門的紅毯證、採訪證申請辦公室,記者到辦公室申請,透過後會發一張紙質證件。也可以借鑑柏林電影節的方法,記者發郵件提前申請位置,如果成功,會給予固定機位。”
“開閉幕式當天,周邊可能會戒嚴,這樣就需要班車。持記者證和片商證的,都可以上車,而且要注意班車的頻次和時間,儘量給予方便。”
“明星上紅毯前,必須出示邀請函,無論是誰!禮賓車的車型要限制,太大的不行。走上紅毯後,保安立馬退下,不要出現保安和明星一起走的丟人情況。當然,催場的工作人員要有。”
“飲用水方面,可以找贊助商,放在記者室和休息室附近。門口可以放礦泉水,室內可以放桶裝水,最好準備點速溶咖啡,哦,杯子不要忘了。小細節一定注意,這才體現我們的心思周到和專業性。”
“廁所是個大問題,要考慮到正常人的生理需求,尤其那些記者朋友。不要出現主辦方不讓上廁所,然後統一時段,統一入廁的場面。”
“開幕式的環節要從簡,紅毯走完,明星直接進休息室,或者會場。什麼群訪間,背景板合影,酒會這些東西,不要出現在開幕式上。”
“展映單元是非常重要的活動,提醒一點,贈票可以,但不要過份。那些拿到贈票的,你確定他們會去看麼?如果觀眾進場一瞧,嗬,好位置全是空的,自己掏了錢,卻只能坐在邊邊角角。人家是什麼心情?別說下一屆,下一場都不會來了!”
“展映的影片一定要用複製,而不是拿張DVD糊弄,音響裝置就不用提了。觀眾花錢買票,是想認認真真的看一場電影。”
……
主題論壇他講的比較少,展映卻很囉嗦。
由於各種原因,很多國內外的好片,我們無緣在影院裡看到。比如《殺手沒有假期》,自己人拿了金球獎,但官方沒有引進。
一是獨立電影,沒有商業價值;二是主題灰暗,充斥著吸*毒、粗口、種族言論,以及肯pia地從鐘樓跳下來,血肉橫飛。
正常引進是不現實的,但如果在官方自己辦的影展上,作為展映作品出現,他們就可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再比如,讓我們醉生夢死的那些老港片。
《英雄本色》、《秋天的童話》、《倩女幽魂》、《笑傲江湖》、《大話西遊》、《喜劇之王》、《唐伯虎點秋香》……
倘若第一屆北影節,橫挑出幾行大字:
周星弛電影展映周!
張國榮電影回顧展!